正文

媒体争抢数据(2)

解读中国经济指标:在数字中锁定投资机会 作者:(英)欧乐鹰


数据发布当天,上证综合指数的表现却是波澜不惊。这一点似乎让人很难理解。如果经济稳步增长,那对股市来说应该是个利好。投资者应该纷纷买进、而不是冷眼旁观才对。但市场考虑的不仅是数据的表现,同时还有政府可能作出的反应。尽管经济稳步增长,但通货膨胀抬头让人不悦,市场担心经济刺激措施可能马上就要结束。上证综合指数较前一交易日下跌近3%,主要是因为市场预计银行会收紧信贷。经济增幅和通货膨胀水平都高于预期,市场对刺激措施行将结束的预期开始升温。银行、地产及大宗商品板块纷纷下跌,因为一旦政府收紧政策,这些企业最有可能受到冲击;而在2009年,受信贷及投资推动,这些行业一度风光无限。香港股市,中国工商银行下跌2.9%。按存款计,该行是世界第一大银行。澳大利亚市场,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和力拓(Rio Tinto)分别下跌1.7%和3.2%。澳元兑美元下跌1.1%。美国还是1月20日的晚上九点,纽约市场还在休市。投资者可以利用一晚上的时间好好分析分析数据。等他们第二天醒来就会发现,亚洲市场已全线下跌。数据中传达的重要信息,是通货膨胀上升,而不是经济增速加快;是刺激政策结束,而不是经济复苏开始。GDP数据公布后的第二天,美国市场也受到了拖累,道琼斯指数下跌逾2%。

再回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马建堂已读完讲稿,记者开始提问。中央电视台记者提出第一个问题:“中国是否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马建堂面露微笑,等待现场翻译将问题翻译成英文。他说,中国经济的世界排名问题可以让专家和学者去研究,但实际情况是,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按人均GDP计算,中国连世界前一百名也排不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