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国内生产总值(GDP)(5)

解读中国经济指标:在数字中锁定投资机会 作者:(英)欧乐鹰


热火朝天的服务业备受冷落

地方官员不诚实并不是中国官方GDP数据面临的最大问题,国家统计局也并不是回回出错。多年来,中国GDP数据的统计过程并不顺畅,中国经济的庞大规模和复杂程度也会令统计人员无所适从,因此官方数据有时也会低估中国经济的实际规模。由此引出了我们要说的第二起事件。2004年,中国开展了经济普查,政府希望从中可以了解国民经济变化最快的一个行业:服务业。在经济领域,服务业的地位固然重要,但却一直不受重视。普查时,大量统计人员实地前往路边餐馆、外语学校及IT服务中心等场所,通过他们采集的数据,国家统计局对服务业总产值有了更为准确的评估。结果,2004年中国GDP被向上修正高达23万亿元,修正后中国经济规模扩大了168%。那么每年的例行统计工作何以会忽略如此庞大的经济产值?部分原因在于,服务业是由无数个小企业及无照经营网店组成。中国工业部门基本上是由现代化的大企业主导,尽管跟踪记录工业产值数据存在难度,但相比之下,统计服务业数据面临的挑战更大。以美发行业为例,中国近百万家地方理发店中,有一半没有会计账本,有账本的也是遮遮掩掩。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

国家统计局目前在计算GDP时依据的是联合国认可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但在改革开放初期借鉴的却是苏联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aterial Product System)。可以想象,苏联的这套体系更适用于衡量物质产品产值(例如计划经济体系比较重视的钢铁及水泥产量),但却无法有效衡量服务业的无形产值。老体系中的一些漏洞延续到了新体系,这也是国家统计局漏计高额服务业产值的另一个原因。在经历了2004年经济普查的尴尬局面后,国家统计局开始下决心克服服务业统计缺陷。新的服务业领域(经济普查之前漏计的产值大部分都来自这些领域)开始被纳入年度调查的范围之内。但由于服务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中国统计人员来说,计算服务业产值仍是一大挑战。2009年的新一轮经济普查显示,中国GDP再次漏计13万亿元,中国经济的规模又在原有统计结果的基础上扩大了44%。被漏计的产值大部分还是来自服务业。与2004年GDP漏计168%相比,2009年的漏计程度已显著降低,国家统计局对服务业产值的计算水平正在提高。但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低估服务业产值仍是最严重的技术性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