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国内生产总值(GDP)(6)

解读中国经济指标:在数字中锁定投资机会 作者:(英)欧乐鹰


一方面是政治压力,另一方面又是技术缺陷:中国的GDP数据面临各个层面的考验。2009年年初,中国政府公开承诺要确保当年经济8%的增速,而中国经济却徘徊在困境边缘,因此,外界担心国家统计局会迫于压力对数据动手脚也就不足为怪。但国家统计局却成功完成了当年的统计任务,这让许多评论人士大跌眼镜。官方GDP数据显示,200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显著放缓,放缓程度为逾十年来的最高水平,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始触底,之后在第二季度迅速反弹,反弹势头一直持续到下半年。这种发展趋势与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及出口数据所反映出的V形反转完全吻合。而在1998年,尽管官方数据显示当年GDP强劲增长,但和航空业客运量、能源消费量及水泥和钢铁产值所反映的状况不符,因此难免让人生疑。但在2009年,官方GDP数据完全符合航空业客运量及水泥和钢铁产值等指标所反映的状况。唯一有些异常的是,发电量的反弹速度较慢。但国家统计局对此作出解释,称部分高用电行业复苏速度较慢,所以数据才会有些偏差,这种解释也似乎说得过去。如果国家统计局对2009年的GDP数据动了手脚,那也就意味着他们也对当年的所有其他数据动了手脚,但这几乎无法做到。针对外界对于GDP数据核算面临政治干预的质疑,国家统计局从未作过正面回应,而且,就算没有政治干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规模庞大且瞬息万变的经济体而言,要想准确衡量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仍是一大挑战。和1998年的数据失真事件不同,国家统计局在2009年的表现让人称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