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现实与神话Ⅲ(4)

罗斯柴尔德家族(上) 作者:(英)尼尔·弗格森


不过,根茨并没有将选帝侯财富的故事刻画成罗斯柴尔德家族后来成功的核心要素:他对罗斯柴尔德家族(获得成功)的经营方法还有一些别的见解。“所有重大交易中的成功,”他说,“并非纯粹依赖于选择和对有利时机的利用,更多的是靠利用谨慎选择的基本箴言。”除了他们“精明的管理和有利的周围环境”,帮助罗斯柴尔德家族获得绝大部分成功的还有一些“原则”。其中一条是:

五兄弟需在利益互通的氛围中开展自己的联合业务……任何动议,无论它来自哪个人,都需要经过集体讨论;每项业务活动,即使无足轻重,都必须在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实施,并且需要每个人都出力参与;每项业务的成果由五兄弟平分。

在选帝侯的财富故事中,选帝侯与罗斯柴尔德家族兄弟般的故事情节似乎正是受到了罗斯柴尔德五兄弟彼此关系的启发。1817年(即在奥地利国王授予他们爵位之后),他们公布了自己的家族盾徽,其中一个图案是一只手臂握着五支箭,象征着五兄弟的团结—N·M·罗斯柴尔德公司至今仍在其信纸上印有这个徽章。五兄弟后来采用的箴言—“和睦,团结,勤勉”—更精确地描述了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中罗列的品德。

根茨是众多作家中第一个用非常友好的(如果不是阿谀奉承的话)笔调描写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人。而有关这个家族的更富感情色彩的故事能够在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小说中找到,他对这个家族非常熟悉(而且与根茨一样,对他们的财富也甚有兴趣)。例如,在迪斯雷利的《科宁斯比》(Coningsby,1844年)一书中,主角西多尼亚与列昂内尔·德·罗斯柴尔德非常像(尽管并非完全一致)。书中,西多尼亚的父亲在半岛战争中挣了一笔钱,然后他“决定移民英国,也将自己数年中形成的商界网络带去了哪里。他在巴黎恢复平静后抵达英国,一同抵达的还有他的巨额资产。他将所有的资金押在了滑铁卢贷款上,而这次战役让他变成欧洲最大的资本家之一”。战争结束后,他和他的弟兄们将自己的钱借给了欧洲诸国,他也因此“变成了世界资本市场的主人和大师”。年轻的西多尼亚也具备了作为银行家的一切技巧:他是一个善于社交的数学家,并且“娴熟地掌握了主要的欧洲语言”。在《坦克雷德》(Tancred,1847年)一书中,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人物为原型的犹太女孩埃娃问:“谁是巴黎最富有的人?”坦克雷德回答说:“我认为是伦敦最富有的那个人的兄弟。”当然,他们和埃娃拥有一样的“种族和信仰”。显然,迪斯雷利以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为原型的书中人物,经常充当了作者的传声筒,反映了迪斯雷利对犹太人在现代社会中所处地位的看法。我们不能将小说中的人物看做是“活生生”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不过,这些“模特儿”在书中留下了无数可以追寻的踪迹,也使得这些小说具备了历史学家梦寐以求的真实价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