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节 台湾茶

我的第一本泡茶专书 作者:池宗宪


内地茶界将台湾青茶列了乌龙、包种。只是内地制茶学界未能亲临台湾,不知道台湾茶叶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其实,台湾各茶区的特色茶叶名称及产地,都只见于地区产制,现分述如下。

台湾茶的产区不大,但俗称多,易令人搞混,我再以茶的发酵程度、焙火程度及采制季节三项来说明:

以发酵程度分类

茶的嫩叶从采摘下来到杀青,在日光萎凋、室内萎凋与搅拌过程中,发酵就一直在进行,可分成不发酵的绿茶类、全发酵的红茶类与半发酵的青茶类发酵程度:

0%   龙井、碧螺春、明前虾目、珠茶、眉茶、煎茶

10%  白茶类

20%  文山包种(清茶)、香片

30%  明德茶

40%  松柏长青茶、冻顶茶

50%  铁观音、武夷、水仙

60%

70%  普洱茶

80%  红茶类

90%

100%

以焙火程度分类

焙火的程度可分为轻火、中火、重火三类。一般通称轻火茶为“生茶”,中火茶为“半生茶”或“半熟茶”,重火茶为“熟茶”。虽然难具科学性,但俗称的分类中以这种叫法最为简易。列表如下:

所谓焙火程度,是就制作时的烘焙次数及时间长短而言的。

由于“生”在闽南语中的发音与“青”字相同,所以“生茶”也常被称为“青茶”。其实,青茶泛指半发酵茶,所以,可以依发酵程度与焙火程度的不同而制成俗称的生茶或熟茶。也就是说同样是冻顶茶,如果发酵、焙火重些就可类似熟茶;反之,就是生茶或半生茶了。

以采制季节分类

不同季节生产不同的茶,于是就有了春茶、夏茶、秋茶、冬茶的区分。一般人喜欢春茶、冬茶,而它们的价格也较高。

上表的茶,其实就是按农历上的时令节气来命名的。

除了春茶和冬茶以外,台湾的地区性产茶以北部的木栅铁观音,南港、文山两地所产的包种茶,新竹的东方美人茶,南投的埔中茶,嘉义高海拔生产的阿里山茶最具销路。这些都是台湾茶的代表,受到外地游客的欢迎以及本地爱茶人士的青睐。近年,也成为内地人士来台最爱的台湾特产。

台湾产茶区具有百年的悠久历史,具有茶产业的文化内涵,值得好好探讨。

我的经验是,喝了不知名的茶之后,可以取回叶底对其进行观察,欣赏它的形状、叶缘锯齿,感受揉捻过程中的叶片软硬,这样做有助于增长识茶功力。动手泡茶是懂茶的第一步,只有勤喝并用心体会,才能提高对茶的鉴赏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