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为什么要制作图片:视觉观念发展简史(3)

光与镜头:通往卓越影像之路 作者:(美)罗伯特·希尔施


1.3决定性意义

人们通常会从一些事情当中寻求独特的意义与价值,并从别人那里汲取成功经验。事实上,我们对影像的理解力已经历了实质性地改变,逐渐认识到绝对中立性的摄影形态根本不存在,所有的描述都有特殊的倾向性。摄影存在着三种截然不同的倾向性:第一种倾向来自常用摄影系统的生产和制造,这里所提及的摄影系统包括相机、镜头、所有器材和一切辅助设备,摄影师利用这些器材创造出摄影图像。制造者们设计了器材的物理性能和基本框架,摄影师只能在此框架内进行操作;第二种倾向来自于摄影师的主观倾向,他们是运用机械设备创作影像的人,每幅摄影作品都可以揭露摄影师的主观视点——主题、摄影师与摄影过程合二为一的结果;第三种倾向性由观赏者自身的生活体验所决定,当观看摄影作品时,他们的阅历和体验决定了他们对该作品的理解。总之,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所处的环境以及时代背景都决定了我们所见所感。

1.4底片修正:在Photoshop出现以前

在Photoshop出现以前,为了达到艺术或商业的目的,人们尝试了许多方法试图在按动快门之后改变成像效果。早期摄影探索者为了顺应其美学和技术性需求,常常会修正自己的工作方法。微缩画画家们直接在银版或碘化银版上作画,试图复制色彩,而这一举动开创了手工合成色彩之先河。19世纪40年代,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为了得到清晰的影像时常在曝光后在碘化银纸上打蜡(最早的正负片叠放法),此举使影像的细节得以呈现,对比度增加,而且提高了印制效率并降低了难度系数。1848年,古斯塔夫·勒·格雷(Gustave Le Gray)将蜡纸技术引入到感光相纸纤维的制作过程中,这从物理和化学角度加快了负片的感光速度和色调范围,生成了与蜡质碘化银版完全不同的画面效果。像查尔斯·尼格(Charles N gre)、大卫·屋大维·希尔(David Octavius Hill)、罗伯特·亚当森(Robert Adamson) 等摄影师通常需要用铅笔在碘化银负片上改变图像的影调,将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强化高光部分,突出初始曝光时所没有显现的景物与细节、去掉冗余的部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