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提升魅力,有人“捧”才有人“随”(4)

一位CEO的商道真经 作者:曾志平


做CEO,要学唐代宗

唐代宗,是唐朝后期的CEO。尽管这CEO并没有什么出色的政绩,但在为人处世方面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说他的宽容。

有一出戏《打金枝》,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唐朝后期大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与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结为夫妻之后,有一次相互顶嘴吵架,郭暧打了升平公主一巴掌,说:“你倚仗你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还不愿当皇帝哩!”公主被打,又听到这么一句犯上忤逆的话,气坏了,坐车回宫向父皇哭诉。唐代宗说:“郭暧说的可是真心话。假如他们想做皇帝,这天下就有可能不是咱们家的了!”说完之后,对女儿又是安慰,又是开导,半劝半迫把公主送回婆家。郭子仪听说此事,吓得浑身发抖,把郭暧关押起来,揍了一顿,然后上朝向唐代宗请罪。唐代宗平淡无怨,语重心长地说:“常言道‘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小两口的私房话,作老人的何必去认真,何必去计较呢!”一场很有可能因家庭小事引发的政治风波化为乌有。郭子仪对唐代宗敬重有加,更是忠心耿耿……

我国古代有一首《六忍歌》:“富者能忍保家,贫者能忍免辱,父子能忍慈寿,兄弟能忍义笃,朋友能忍情长,夫妇能忍和睦。”以及孟子的那句醒世恒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都是在教育人们要忍让、宽容。

在社会中生活、工作、学习、交往,由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差别,必不可免地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摩擦出火花,形成不同程度的感情伤害。也许有人刺伤了你的自尊,或许有人让你觉得反感。如果总是耿耿于怀,觉得他不该这样对待自己。那么内心就会埋藏着怨恨和伤心,这种不良情绪会不时地刺激你,使你愤愤不平。这种感情会使人产生“以牙还牙”的反抗心理,产生报仇性抗击行为,那样的结果就必然是加深对双方的伤害。

怎么办?要想摆脱伤心的记忆,唯一的办法是“学会宽容”。如果不懂得宽容别人,必然会给双方造成更大的伤害。然而,对常人来说,要学会宽容别人,可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从心理平衡的角度看,要求公平对待是人之常情。宽恕别人的行为是超越常情之事,只有克制情绪才能实行。所以,要有宽容的态度,要从主观意识上努力克制自己,彻底抛弃“报仇雪恨”的心理,强迫自己宽恕别人;要实践在行动中,只有加强修养,学会宽容,才能做到。

笔者一位姓陆的朋友,经营企业卓有成就,他深刻体验过“忍让宽容”对一个人成就事业到底有多么巨大的推进作用。他请人以“忍”、“奋”两字为首,书写了两条书法条幅,悬挂于他简朴的办公室中央最显眼的地方,作为座右铭,以鞭策自己,也为警醒员工:

忍——宽宏大度忍最高,遇事三思乃英豪,流言蜚语由它去,忍气饶人祸自消。

奋——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陆先生在讲他创业发家的故事时,说道:“1982年,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大家都乱哄哄地做生意,贩卖走私尼龙布、手表、音响之类日用品。我也学人涉足商场,认识一位姓毛的港商,从他那里接货转手倒卖。

有一次,约好了送货300台双卡日本产“三洋”牌收录机,定价230元一台。我还没有进货一转手就是300元一台卖出去。一笔卖空买空生意,69000元进货,90000元销售,转手净赚21000元。已经收了成都市一个姓廖的朋友货款定金10000元,讲好那天下午交货。结果毛老板失约,说是海关查得紧,走私进不来,要推迟3天才能交货。姓廖的货主坚决不同意,要求罚款赔偿,双倍返还定金。我吃大亏了,一来一去少了31000元。这让人非常生气。

找到毛老板,本打算要拿他出出气,把他臭骂一顿解解怨恨。可是跟毛老板见面以后,他低声下气赔不是,又主动提出来要分担一半的赔偿处罚金的损失。想一想人家又没有收你定金,要人家赔偿经济损失不合情理。讲了两句气话,笑一笑,怨气消失了。和气生财,怨家仇人,变成发家致富的恩人。1993年,毛老板移民加拿大,把在深圳市的一批物业包括金属制品厂,半卖半送地给了我。我以此起家,成为不大不小的电子产品五金配件制造商。如果没有毛老板的支持,我是绝对不可能有今时今日这样大的家业成就的!”

陆先生的经历让人耳目一新,可见“学会宽容”的人在得到别人好感的精神好处的同时,还可能得到物质好处,也真可谓是双丰收;而被宽容的人只是得到顺心,得到被理解的一句好话。陆先生在被处罚的当时的确吃亏了,却占了“人和”的便宜。“以人为本”、“得人和者,得财运!”这是商家的信条。商道真经:如何学会宽容?

如何“学会宽容”,抛开种种怨恨和烦恼呢?不管矛盾如何产生,有了怨恨情绪以后,最好按照下面的方法来做:

(1)找机会发泄

使失去平衡的不满心理尽快恢复正常。要认真分析产生伤害的原因,查清怨恨的源头,开诚布公地向合适的人披露。那样做可以很快减少报复性的伤感情结。如果让复仇怨恨郁积在心底,越来越大,一旦暴发,就会难于收拾。

(2)明确对事不对人的态度

分析形成伤害的各种因素,只要设身处地为对方想一想,体验一下对方的立场、心情、态度,伤心怨恨就会很快减少。

(3)有耐心

让时间去愈合创伤。“过去的事就让它永远过去吧!”听其自然,时间一久就会在其他情绪的影响制约之下,使那怨恨之气就慢慢地消失。

(4)放弃复仇的念头

现实生活中,复仇报怨从来不曾造成过“公平”和“平衡”的结果;报复行为会使仇怨者和被仇怨者双方都陷入地狱之中。如果有了怨恨,不自觉解脱,就会越陷越深,无法自拔。这就是现实中常常发生的因小小情感摩擦而酿成重大悲剧恶果的事实成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