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黄绳系腕》序言/余光中的大品散文(2)

黄绳系腕 作者:余光中


第二个特色是奇特横放、天风海雨式的想象。

提到这一特色,必须先谈他的名篇《鬼雨》。写刚出生的爱子不幸夭逝,感人至深。一般的悼念文章,鲜能把个人的伤痛提升到这样的高度。作者先写爱子的噩耗,次写课堂,再写简单而悲切的葬礼,最后借一封信层层深入,纵论生死间抒发内心的哀痛。以物理世界的标准衡量,文章的空间不算太广;但经作者纵其恣肆的想象,辅以意识流手法,空间(包括心理空间、联想空间)乃大大扩阔而囊括死生,悲怆伤痛也随着加深加厚。《鬼雨》一文,不但有余光中重视的许多优点,诸如“弹性”、“密度”、“质料”;而且收放有度。像《鬼雨》那样的想象幅度,在五四以来的散文中极为罕见。

第三个特色是超卓的写景技巧。

按题材分类,散文有多种:抒情、叙事、咏物、写人、说理、议论、表意、绘景等等(有时候,作者可以按需要把各体交融,在文章里同时抒情、叙事、说理、绘景。)纵观五四以来的散文,作家在抒情、叙事、咏物、写人、说理、议论、表意等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以表意为例,报纸的专栏虽然水平参差,发表意见时倒有颇可观的成绩,至于说理或议论,过去几十年能够在半瓣花上说人情,能够在幽默、讽刺、情趣、理趣间从容逍遥的散文家也不在少数。可是,要在五四以来的散文集里找一篇出色的写景文字(尤其是壮丽的写景文字),就不容易了。一般的散文作者,面对一座巍峨的大山、一条雄壮的长河、一幅电光煜爚、雷霆滚滚的夜空,不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是避重就轻,虚应故事,说眼前的景象“雄伟壮观或美不胜收,非笔墨所能形容”;或者索性躲懒,驱古人的诗词效劳;不躲懒的,即使勉强举笔,也挑不起眼前的奇景、伟景,仿佛屈原、李白、杜甫、苏轼、郦道元、王思任、徐霞客等名家的丹青妙笔再没有传人。

事实呢,当然并非如此,只不过善于写景的作家少而又少罢了。余光中就是十分出色的一位。面对各种景色,余光中都能向读者证明,他手中所握,是擅绘丹青之笔。

像古今出色的作家一样,余光中写景时也会因材施法,以白描、明喻、借喻等技巧把眼前的经验手到擒来。有时候,他更会全方位出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听听那冷雨》一文所用的就是这种手法。读完这篇散文,读者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都会得到高度的满足。区区的一滴雨,无色、无嗅、无味,到了余光中笔下,竟能由平淡化为神奇,“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可以舔,足见作者感觉敏锐,笔触既细且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