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理想不死》浅阅读现象学(1)

理想不死 作者:胡赳赳


第二章 浅阅读现象学

作为应验率几乎达到100%的预言家,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就对整个地球透视关系即将发生的巨变,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远处奔跑的马就是小马,近处的马比远处的马大。尤其是,他在草原上度过了童年,而草原就像一幅永远开阔一览无余的宽银幕,透视法在这里发生不了作用。

麦克卢汉暗示世界将面临一场新的“透视学”变化,而提出“变形的世界观”这一著名论断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则更为明确地告诉我们:世界被拉平了。电脑和网络是人阅读世界的USB接线口,而电脑屏幕则充当了这个“扁平化地球”的隐喻。弗里德曼说:“因为世界是平的,他们也能插上插头,连通、合作。我记得在我小时候,父母经常对我说,把饭吃完,中国和印度的人面临着饥饿。而我现在跟我的女儿说,把你的工作做好,中国和印度的人正对你的工作如饥似渴。”

全球化的“变形术”最为严重的后果,就是在世界被拉平的同时,阅读视野内的“变形术”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浅阅读”就是拥抱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换句话说:只有浅阅读,才能在这个“一马平川”的地球上“认路”。

现在,谁还有那么好的胃口能消化一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呢?

迄今已有237年历史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有32册,收录了8万个条目,而“维基百科”在短短4年间就收录了近50万个条目。这个完全开放式的、免费的网上百科全书是电子阅读时代“最大胆的网络实验”。它把人们的注意力从传统阅读吸引到了新的“取阅”方式之中来了。

教科书式的阅读分为三个环节:掌握、熟悉、了解,这可能对学校和专业领域的人员有用,但对大众阅读尤其是消费形态的阅读来讲,阅读各种信息更多是出于了解、扫描的目的。42岁的媒体从业者老愚这样描述他眼中的阅读景观,他说,读书、做索引、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他身上也快消失了,他开了博客,那种不完整的断章成篇的风格和短时间写完短时间取阅和反馈的方式吸引了他。他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浅阅读”。

“语录”的风行也是浅阅读的征兆之一,在阅读媒体时,人们经常能看到类似于“声音”和“语录”的栏目,它使阅读的跳跃性更大。即便是史书,一本“语录体”的《非常道》也大受欢迎,你可以从任何一页看起,都不影响阅读。

浅阅读有时候更意味着“精准化”,更具有细节的力量。假如说深阅读曾经是一场饕餮的盛宴,它在如饥似渴的时代里填补了人们空虚的胃,而面对浅阅读,人们唯一能做的是像一个美食家一样不断浅尝辄止,迅速消化与吸收、抛弃与更新、理解与遗忘。

深阅读的包围圈在渐渐萎缩。那个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全民文化大补课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知识、技术与观念的更新使人们不再有坐拥书城的快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被信息时代阅读的速率打败。个人的知识体系、认知度和价值观正在遭到前所未有的瓦解,各个年龄代际间有不同的知识语境和话语系统,要想抹平这道鸿沟,浅阅读成为唯一可行的实用主义办法——我知道故我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