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好战略,坏战略》第3章 坏战略防不胜防(12)

好战略,坏战略 作者:(美)理查德·鲁梅尔特


1917年,在法国弗兰德斯省帕斯尚尔村附近,英军将领道格拉斯·黑格计划对德军发起攻击,以期突破德军重兵把守的防线,开辟一条直通大海的陆路通道,进而将德军分割成两部分。发起攻势之前曾经有人提醒他,如果要炮轰铁板一块的德军阵地,海防大堤也难逃一劫,一旦决堤,海水将会淹没低于海平面的大片农田。但是黑格固执己见,坚持炮轰德军阵地。结果海防大堤崩溃,良田沃土顿时变成洪水泛滥的泥潭,人陷进去可以淹没到膝盖乃至小腹部位,坦克、马匹和伤员陷入其中而不得动弹。

在一年之前的索姆河战役中,英军损失兵力高达10万之众,令黑格将军震惊不已。有鉴于此,他承诺如果这次对德攻势进展受挫,就会取消进攻计划,但是由于其坚定的意志力和“最后一次冲锋”的思想在作祟,这场攻势一直持续了3个月之久。在最后10天的攻击中,加拿大军队前仆后继,挣扎着穿过泥潭,迎着德军的炮火直接发起强攻,最终夺下了一个小山头,却付出了16 000人死伤的代价。在为期3个月的帕斯尚尔战役中,协约国共收复了长达5英里的土地,但付出了70 000余名将士阵亡、250 000人受伤的代价。对于这场战役,温斯顿· 丘吉尔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勇力与生命之靡费甚重,亘古至今,无以至此。”

在索姆河战役和帕斯尚尔战役中,英国及其联邦国家的一代热血青年在黑格的率领下踏上了死亡之路。与之相似的是,在索姆河战役中,法国的热血青年在约瑟夫·霞飞的带领下踏上了死亡之路;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国的热血青年在埃里克·冯·法金汉的带领下踏上了死亡之路。

在巡回演说中,美国的励志演说家比欧洲的要多,美国普遍的做法就是激发一个人的动力。比如,美国人罗斯·佩罗曾说过:“大多数人都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刻选择了放弃,他们都是在距离终点只有一步之遥时退却了。他们在比赛的最后一刻,在再前进一步就能胜利的时刻放弃了。”

听到这句话,很多美国人可能会表示赞同。相比之下,很多欧洲人听到的却是帕斯尚尔战场上空回荡的“最后一次冲锋”的喊声。在那场战役中,惨遭屠戮的军队并不缺乏作战的动力,而是缺少有效的战略领导。动力是生命与成功的必然要素,而且领导人也有理由要求进行“最后一次冲锋”,但是领导者的工作不应该局限于此。领导人的职责在于创造适当的条件,让下属的努力结出丰硕的成果,还在于制定一个值得所有人为之奋斗的战略。第一次见面结束没几天,我同查德·洛根再次进行了会谈。我告诉他我会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让他自己决定是否与我一道从事战略制定的工作。我说了下面一番话:

我认为你们的志向还是很宏伟的,但你们没有战略。我认为,就目前而言,同贵公司的经理们为实现“20/20”规划而制定战略并没有多大用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