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近墨者墨》文化白领董桥(1)

近墨者墨 作者:吴鸿


文化白领董桥

《欢乐总动员》这电视节目,办得很受观众喜欢。我也跟着家人看了几集,其中的“童言无忌”我尤其喜欢,五六岁的小孩子在回答主持人的提问时,充满机智,让人忍俊不止。譬如:当主持人问为什么外国人吃饭都用叉子时,一个小女孩回答说,谁说外国人吃饭都用叉子,印度人吃饭就用手抓。当主持人问在家里是爸爸怕妈妈,还是妈妈怕爸爸时,一个小男孩回答说,爸爸怕妈妈,因为爸爸欺负妈妈时,妈妈可以去告妇联,而爸爸就没有地方去告。

最有趣的是,主持人问一男孩知不知道什么是白领,男孩的回答就像是《魔鬼辞典》上的解释,他说“白领就是那些顶无聊的人,他们在说中国话的时候,老是在中间夹些英语”。

说话中夹杂些英语短句,有些地方有些时候很是时髦,无论过去还是如今开放的上海可以说是典型。说话中夹英语在上海称为“洋泾浜”,据说,说“洋泾浜”的并不是广受欢迎的人。写文章时,句子中夹英语短句,更是一些作者之所爱。我原想,这是别人的自由,想怎么着是别人的事情。记得北方一家有影响的散文刊物曾在稿约中明文不欢迎夹有英文(外文)的稿件,当时我看后觉得这真是多事。

董桥的《教育不是革命战斗》说特区政府主管教育部门的官员都主张学生的语言不要混杂,中是中、英是英,一句话里有中有英是不好的。董桥认为“这样追求‘纯’当然不错,却也不必过分苛求,不必硬性规定,让学生慢慢摸索,老师从旁提点些,反而从中学会中英互译,收一石二鸟之效。中文英文真正好的人,常常会发现有些意念或构想中文难以表达,英文一说就懂,或者英文千言万语,中文顺手拈得。这也是语文有趣的地方。

董桥是“中文英文真正好的人”,所以写文章时随心所欲地在行文中夹杂英文,很是潇洒,为了证明他的正确性,他拿中英文修养深厚的张爱玲来举例,说张在写中文信常常插进英文字句,“读来或见深意,或见苦心”。随即罗列了一大堆张给夏志清信中中英文夹杂的句子。张爱玲写给夏志清的信虽已公开发表过,但毕竟也是私人信件,拿它来举例子,说实在的,我这次读来确实是感觉十分无聊。我倒不是要跟特区政府保持一致,我认为语言文字还是该纯粹一些,不能用自己的文字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应该是可悲的。行文中亦中亦英对作文者而言也许是“有趣”的,但我觉得个人的兴趣就最好不要强加于人,更不值得提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