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节选(1)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作者:李魁彩


昆明湖畔王气在,万寿山上彩霞飞——颐和园中,毛泽东谈天说地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园林,由昆明湖和万寿山组成。始建于金代(1153年),为金代第一个皇帝完颜亮的“金山行宫”,又称“西山八院”,明孝宗弘治七年(1494年),助圣夫人罗氏又在瓮山建造圆静寺,更名为“好山园”。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开始大规模修建,改瓮山为万寿山,建造了大报恩延寿寺,并对金水大加疏浚后改名“昆明湖”,同时又在园内修建了亭、台、楼、轩、阁、廊、榭、寺等许多建筑,乾隆二十九年建成后更名为“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遭英法联军火焚,许多建筑物被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予以重建,十年后竣工,改称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又被八国联军焚毁部分建筑。

下令停止攻击颐和园

1949 年3 月25 日凌晨, 毛泽东怀着兴奋的心情, 乘火车来到了北京。列车到达清华园站后, 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 在晨曦朦胧中改乘吉普车, 驶往颐和园。

毛泽东极为关注颐和园的安危。辽沈战役胜利后, 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受命分两路挥师入关, 会同华北军区的主力, 出其不意地对张家口、北平、天津形成了包围态势。其中的一支快速部队,在北平西部重镇南口稍加休整后,立即向颐和园逼近。这支快速部队的特殊使命, 就是要在解放军对北平发起总攻击之前, 把东方文化明珠颐和园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 不使其遭到丝毫损伤。

当时, 驻守在颐和园的国民党军, 有两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他们占据着万寿山制高点, 架起了大炮, 挖好了战壕。知春亭、佛香阁、丁香院,就连昆明湖畔的石舫, 都变成了军营, 眼看颐和园就要变成战场。就在双方准备激战之时, 传来毛泽东的命令:“ 要留下这一片安全的绿洲。” 中央军委的电报具体指示解放军, 不能在故宫、颐和园的宫殿前拴战马, 也不能让枪弹擦破墙皮。接到毛泽东的指示后, 平津前线司令部紧急命令这支先遣部队停止攻击颐和园, 改攻颐和园西北的红山口。攻下红山口后, 颐和园的敌人迅速逃跑了, 解放军完好地保护了这座皇家园林。颐和园成了人民解放军华北前线指挥部的所在地。如今, 又成了中共中央进军北平的第一站, 也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进北平后的第一个歇脚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