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节选(22)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作者:李魁彩


“ 主席, 还去定陵吗?”

“ 改日再去吧。” 毛泽东说着, 转身进了轿车, 向十三陵水库驶去。

毛泽东突然改变参观定陵地下宫殿的计划, 使陪同人员大惑不解。于是, 在当时的中国高层领导人中, 唯有毛泽东一人从未踏进过地下宫殿之门。

到十三陵参加水库建设劳动的几乎包括了全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候补书记和中央委员、候补委员, 坐了满满五辆客车。毛泽东也是和大家一样坐着大车去的。

义务劳动开始后, 刘少奇先和民工一样平土, 然后又和他们一起唱着号子打夯。周恩来站在民工队里往大坝上传土, 后来又去挑土。其他领导人也都或平地或铲土、挑土。天气很热, 个个都汗流浃背。

毛泽东和彭真在一起, 手执铁锹铲土, 他的动作很熟练, 一举一动也最引人注目。成千上万的民工放下了手里的活, 向这里围拢, 一层一层, 千万双眼睛, 就这么注视着他, 注视着他的一双手和一把铁锹。运土的战士怕毛泽东累着, 常常是不等筐满, 就挑起走了, 毛泽东发现, 几次阻止也不起作用。他是农民的儿子,以劳动为荣,但劳动在他的眼里还有更深刻的政治意义,那就是: 防止官僚主义, 改造思想, 同群众打成一片。1963 年的杭州会议上,他就说过, 支部书记不参加劳动还不是“ 保甲长”? 干部不参加劳动就可能变成国民党。很多问题, 一参加劳动就可以解决。他认为, 干部参加劳动是百年大计, 是保证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劳动者手里的大问题。

毛泽东的劳动是非同寻常的。他是在震山撼岳的“ 毛主席万岁” 的口号声里开始劳动、结束劳动的。他手中的铁锹一放下来, 边上就有人用自己的衣服把它包了起来, 留作永久的纪念。后来, 这把铁锹的确也被送到了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毛泽东劳动了一个小时。他离开工地, 大轿车走出很远了, 工地的人群仍在沸腾之中。

在一个假日, 毛泽东还曾带领女儿李敏到十三陵水库视察。汽车疾驶在平整的公路上。神道旁一座由石龟背着的石碑从车窗外闪过, 引起了毛泽东的兴趣, 他连忙招呼汽车司机停车。他同李敏下了车, 围着石碑转了好几圈,又仔细地看上面的碑文。他向李敏讲述了石龟背碑的典故。他说, 石龟背着高大的石碑, 人们通常叫它“ 王八驮石碑” 。其实, 驮石碑的既非王八, 也不是乌龟, 它的真正名字叫。传说龙王有九个儿子, 其中力气最大、好背重物的一个就是, 它的身体似龟, 头部似龙。古代的人为死者立碑,喜欢把石碑立在赑屃的背上, 祈求靠它的神力, 使石碑经久不倒, 千秋永存。在明十三陵见到的石碑, 是功德碑, 就是由龙首龟身的赑屃驮着的。毛泽东还说, 有的石碑上面盖着亭子, 叫做碑亭, 有的石碑有几十吨重。这一介绍使李敏大开眼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