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文学大师谈》第二章 散文(8)

中国文学:大师谈 作者:郑振铎


韩非见《史记》卷六十三是韩国的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与李斯同事荀卿。他口吃,不能说话,而善于著书。他看见韩国日以削弱,数以书谏韩王,不见用。退作《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十余万言以见志。后韩国使非于秦。非在秦被杀。他死的时候,是公元前233年即秦始皇十四年。他的书《韩非子》《韩非子集解》有长沙刊本,有五十五篇,其中一部分是他自己著的,一小部分是后人加入的。他的文辞致密而深切,后来论文家受他的影响者甚多。

《汉书?艺文志》著录纵横家自苏子秦、张子仪、庞煖以下至蒯子通、邹阳、主父偃等凡十二家,其中除汉人以外,先秦作者,如苏张苏秦、张仪见《史记》卷七十四二人,虽已无书传世,然他们的辩辞,却为《战国策》保存得不少。《战国策》为古代最好的散文名作之一。她的精华所在,便是诸辩士的论难的文章与其足以耸动人主听闻的议论。所以张仪、苏秦的绝好的政论,我们却仍能很愉快的享受到。他们的长处,在于能够度察天下的大势而出之以引人入胜的妙喻好句,出之以动人心脾的危辞险语。在政论上说来,实在是一种杰作,后人很少能及得到的。贾谊不过悲愤而已,陆贽不过恳切而已,若苏、张之作,才可当得起隽脆清俊、深入无间之称。我们没有对公共讲述的大演说家狄摩桑尼士、西塞罗等人。然我们却有可同样的不朽的政论者苏、张。尚有《管子》一书,托名管仲著,《晏子》一书,托名晏婴著,《孙子》一书,托名孙武著,《吴子》一书,托名吴起著,以及其他如《鬻子》之属,虽亦议论中听,结构绵密,而其中类多为后人所伪作,所以这里也都不讲。

春秋战国时代的灿烂无比的思想界,到了战国之末,渐渐的衰落下来。于是有秦相吕不韦,集许多宾客,使各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名之曰《吕氏春秋》。这一部无所不包的杂书,就是中国古代思想界的总结集。到了秦始皇统一各国,焚天下之书,以愚天下人民之耳目,各种的思想便一时被扑灭无遗。汉兴,儒、道二派的余裔又显于时,但俱苟容取媚于世,已完全没有以前的那种救世的,积极的精神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