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1)

谁是谷歌想要的人才?破解世界最顶尖公司的面试密码 作者:(美)威廉·庞德斯通


你会发现,这些认识的确不假,还相当显而易见。托兰斯把自己的创新概念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金钱。他和同事们设计出了“明尼苏达创造性思维测试”(Minnesota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试”(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这些标准化测试将发散性思维涵盖在内。所谓发散性思维(divergent thinking),最初由吉尔福特提出,后来商业人士把它叫成了“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吉尔福特检验发散性思维的经典方法,是要求人们尽量多地想出“砖块有哪些不同寻常的用途”。想出的答案越多越新颖,就可以判断应试者创造力越强。

托兰斯在针对儿童的类似测试里,会拿出一个毛绒兔子玩具,要孩子们想办法改进它,让它变得更好玩。无论是好是坏,时至今日,求职面试仍重复着这些经典的任务。有些公司真的会问那道砖块题。美国银行对此做了更有效率的改进,让面试者从纸袋里拿出一个不明物体,为它即兴设计一套推销说辞。“计分”方法尽管不够正式,但和吉尔福特的很像,统计独特卖点,原创性内容额外加分。

在谷歌,面试官用这道题来测试发散性思维:

要记住自己看过的内容很难,尤其是事隔多年以后。你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它要求求职者现场发明一种新产品。为了妥当地回答这类问题,有必要想出很多点子,同时也要不断修改、完善它们。收敛性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是发散性思维的补充,是运用逻辑或直觉收缩范围,判断哪种潜在方案能够最好地解决问题。

收敛性思维理解起来更容易。我们可以用词语表达符合逻辑的证据,可要清晰阐述脑袋里冒出的“疯狂”念头却不是那么容易,让这种念头流动起来亦非易事。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我正努力想,但什么也想不出来!”发散和收敛性思维是阴阳的两面,成功的创新家需要两者兼备。只善于进行发散性思维的人,或许会显得怪头怪脑;而只具备收敛性思维天赋的人,聪明却缺乏创意。

1960 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举办了一次“太空时代会议”(Conference on the Space Age),主讲嘉宾是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和埃利斯·保罗·托兰斯。米德告诉托兰斯,人们以前就研究过创造力,只是收效甚微,“为什么你觉得这一回就能找到一些眉目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