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2)

谁是谷歌想要的人才?破解世界最顶尖公司的面试密码 作者:(美)威廉·庞德斯通


这个问题问得好。当时,一些心理学家仍然认为创造力研究是一片泥泞的沼泽,其间点缀着几块还算不错的立足点。①托兰斯设法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神秘专业。创造力心理学发展出了自己的行业术语和期刊,还出现了一系列经典的研究和高高在上的权威人物。但今天对创造力的认识,是否远远超越了普通常识,始终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当今的心理学家通常把创造力定义为:在具体社会背景下将新颖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的能力。对社会背景的强调是新出现的,它跟商业领域的“创意”最为相关。对孤独天才的行为看得太重,是典型的美国个人主义视角。孤胆英雄想出了一个价值百万的绝妙点子,最终赢得了整个世界。但事情不见得总是如此。彼得·罗伯逊(Peter Robertson)发明了比一字形螺丝刀更好的方头螺丝刀。几乎所有的工程师都认为罗伯逊的螺丝刀更好,可除了在加拿大,它几乎无人知晓。没有人明白为什么。

成功和失败一样难以解释。比兹·斯通(Biz Stone)、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和杰克·多尔西(Jack Dorsey)一起创造了Twitter,获得了惊人的成功。可没有人说得出到底是为什么。电子邮件、短信、博客、播客、YouTube、Myspace 和Facebook,全都是Twitter 出现之前就有的,此外还有其他各种微博网站。Twitter 的附加价值很微妙,和社会背景的关系更多。它是不断变化的通信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小生境。我们用“创新”一词形容Twitter,是因为它成功了。但到底有没有人,哪怕是Twitter 的创造者们预料到了这种成功,就说不清了。创新家们尝试有趣的东西,并指望能趁势搭上一股汹涌而来的潮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