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东方智慧》先秦显学:儒家(1)

东方智慧:中国思想与思想家 作者:刘德斌


儒家是中国历史上形成最早的学派,在孔子去世之后,儒家一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另一方面,随着其人数的膨胀、传播的广泛,儒家自身也发生了分裂,出现了所谓的“八家之儒”,就是儒家学说出现了八个分支: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

八家之儒中的孟氏、孙氏,分别指我们下面要介绍的战国时期儒家的大思想家孟子和荀子;子思指孔子的孙子孔,因为他的字是子思;其他五家的名称,都源自孔子的某一位弟子或再传弟子。儒学的这五家分支,因为没有著作留传下来,其具体主张我们已经搞不太清楚了。大体说,子张之儒是以孔子的弟子,字子张的颛孙师为代表,其思想倾向于亲民路线,与墨家相似,以至于荀子批判其为“贱儒”。颜氏之儒是以孔子最喜爱的弟子颜回为代表,其学派的最主要特点是安贫乐道,重在下功夫实践孔子的仁德思想。漆雕氏之儒以漆雕开为代表,好勇任侠,属于孔门弟子中任侠的一派。仲良氏之儒,有的说是陈良一派,有的说是中梁子一派,但学者一般认为,这一派兼有曾子的忠孝之学和子夏的重礼之长。乐正氏之儒,可能是指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或是指曾子的弟子乐正子春,都是指孔子的再传弟子了。

战国时期,儒家之所以能成为显学,不仅由于儒家人多势众,还因为儒家出现了两位著名的大学者:孟子、荀子。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名叫孟轲,字舆,鲁国贵族庆父的后裔。在公元前408年,孟子的祖先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山东省邹县),孟子是在邹国出生的。若从今天的行政区划来说,他与孔子一样,都是山东人。

孟子的人生经历与孔子非常相似,也是在年仅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由母亲抚养成人。孟子也曾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先后去过魏国、宋国、齐国、滕国、鲁国,游说各国的国君,介绍自己的思想,以期被采用,但也像孔子一样,没有得到任何国家的任用。孟子晚年,也是在60多岁的时候回到自己的故乡,像孔子的晚年那样,开始著书立说,写成《孟子》一书传世。孟子比孔子还要长寿,在84岁高龄去世,葬于邹国的四基山西麓,即今孟林。

孟子能够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得益于从小他母亲对他学业的督导。据说,为了让孟子自小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他的母亲几次搬家。当他们住在墓地旁的时候,母亲见到孟子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玩起办丧事的游戏,认为不利于他的学业,就搬走了。当他们住在市集旁边的时候,母亲发现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于是再次搬家。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他的母亲这才非常满意。这就是在中国流传非常广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的老师是谁已经不得而知,我们只是知道,孟子的老师是子思的弟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