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姿多彩》彝族和彝语支的其他民族(3)

多姿多彩:中国少数民族 作者:刘德斌


在云南省双柏县的彝族人还有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时间为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整个跳虎节期间,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欢乐气氛中。当地彝族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楚雄彝族居住区有两个地方盛行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jū)村的赛装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三月二十八。赛装节这一天,彝族少女们身穿自己缝制的衣服出场,既是她们展现自己手艺的时刻,也是吸引男孩子,为自己谋取幸福的时刻。

彝族人能歌善舞也是人所共知的。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彝族流行唱山歌,分男女声调,各地山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山歌也是青年男女谈恋爱的重要途径。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类,多为集体舞,如跳歌、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等。动作欢快,节奏感强,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2006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申报的“彝族海菜腔”和“彝族烟盒舞”入选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到彝族的歌舞,不能不提到打歌。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之日,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熊熊的篝火,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兴尽方休,这就是彝族的打歌。1986年,美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曾把这种民间自娱性的歌舞列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

傈僳族

傈僳族是分布于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跨国民族。在中国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及丽江和迪庆、大理、保山、德宏、楚雄、临沧等州县,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德昌等县也有分布。傈僳族在中国的人口数约为65万人。

傈僳族通用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曾先后使用过三种文字:一种是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称老傈僳文;一种是维西县傈僳族农民汪忍波创制的音节文字;还有一种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新傈僳文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