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姿多彩》彝族和彝语支的其他民族(4)

多姿多彩:中国少数民族 作者:刘德斌


傈僳族大都穿自织的麻布衣服。男子一般穿短衫,裤长及膝,有的用青布包头,左腰佩砍刀,右腰挂箭袋。妇女上穿右衽短衣,下着“百花裙”,头上饰以红白色料珠,胸前有彩色料珠串成的项圈。各地因衣服颜色的差异而被分为“白傈僳”、“黑傈僳”以及“花傈僳”。

傈僳族饮食以玉米、麦子为主食,同时由于狩猎的原因,肉食也极为丰富,无论男女,都善饮酒。傈僳族烹饪方式流行“饭菜一锅煮”,即在一个锅内先做饭,后把菜放在同一锅内再行烹饪。傈僳族的酒有水酒和烧酒两种,在傈僳族的饮宴习俗中,最有趣的莫过于饮“同心酒”了,两个人同捧一筒或一碗酒,相互搂着对方的脖子和肩膀,一起张嘴,仰面同饮,使酒同时流进主人和客人双方的嘴里。饮同心酒一般不分男女,亲朋挚友或恋人之间均可进行。在贡山一带的傈僳族,受藏族影响,也有喝酥油茶的习惯。

古时傈僳族男女还有一个令人诧异的习俗——嚼烟。嚼烟时,先将烟丝放入口中,然后放点由槟榔根、李子树皮、栗树叶一起熬成的黑色胶状物质和熟石灰,慢慢咀嚼,不久,口唇就像抹了椰子红一样。傈僳族待客也有敬送烟丝的传统,男女寻求伴侣也要丢烟丝盒为信物。

傈僳族的房屋主要是竹木结构的,先在斜坡地上竖立二三十根木桩,上铺木板,四周以竹篾织成篱笆,顶上盖茅草或大板,屋中央置一大火塘。还有一种是木结构的,四周用长约一二丈的木料垒成,上覆木板。

傈僳族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过去,头人及富裕户有一夫多妻的。男子婚后与父母分居,组成小家庭。青年男女婚前恋爱自由,一般都是通过劳动、过节等场合认识的,如果双方互生爱慕,要寻找机会与对方对歌,但结婚往往由父母包办。傈僳族男女在结婚之前有一种特别的习俗——躲婚。婚礼前一天,新郎打扮得整整齐齐,身披彩带,由媒人陪同来到女方家娶亲。新娘却躲了起来,要让新郎到处去找,可是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这时,新娘的一个女伴就会来告密,最后新郎总算找着了新娘。

傈僳族人死后基本上行土葬,垒土坟,不论是谁家有人去世,全寨人都要停止一切活动,前来吊唁和帮忙。葬礼要选黄道吉日,如果几天都不是好日子,就要晚上举行葬礼,葬礼上要唱祭歌,跳丧葬舞,人死时或死后三天还有唱诵傈僳族长诗的习俗。对凶死者和在外死亡者一般实行火葬。

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阔时节、澡塘会、刀杆节等。“阔时”是傈僳语音译,有岁首、新年之意,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去因傈僳族是以对物候的观察来记日,所以这一节日没有固定的日期,一般多在公历12月下旬至第二年1月举行。1993年,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决定,每年的12月20至22日为阔时节。傈僳族过阔时节时,家家舂出的第一块粑粑都会先拿给狗吃。据说,这是为了感谢狗给人间带来粮种。傈僳族民间传说,古代人类浪费粮食惊人,天神大怒,将所有粮食收回天庭,人类面临灭顶之灾。一只狗顺杆爬上天宫偷来粮种,拯救了人类。

另外,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一带傈僳族青年的传统娱乐、求偶活动——江沙埋情人,于每年农历正月初四、初五左右举行。届时,男女青年们欢聚怒江河畔,歌舞嬉戏。还要在同伴的帮助下,在沙滩上挖出沙坑,将意中人抬入“埋葬”,并装出非常悲伤、痛哭流涕的样子,唱丧歌,跳丧舞。取闹过后,才将意中人拉出。他们认为,这一活动一来表示恋人间感情的真挚与深厚,二来可以将附在意中人身上的“死神”埋掉,使意中人健康长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