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论天下》第4篇

论天下 作者:李华平


第4篇

论死亡文化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被放荡不羁的意志所主宰的世界。无论是在本能的生存意志主宰下,还是在疯狂的生殖意志左右下,我们的世界都是一个痛苦、绝望的世界。人生各方面的情况,都使我们确信,没有什么事物值得我们去奋斗、努力和争取;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虚幻的,世界终将毁灭,而人生是一笔得不偿失的买卖。

人类整个的生存图案是一副充满着痛苦的讽刺画,惨不忍睹,令人绝望。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之所以还能够苟延残喘,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本来就是一种昏聩无能、智力低下的物种。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生活是可怜、可悲的。这种对其所处生活缺乏清醒认识的无知状态,是人类还能勉强生存且偶感幸福的根本原因。

要摆脱这个痛苦的世界,除了在神学、精神错乱以及文化中寻找解脱以外,最终的手段就是死亡。于是乎,死亡就成为摆脱这个痛苦世界的至尊也是最后的手段。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但在这个上帝已经死亡的世界上,死亡最终取代上帝而成为了真正的“上帝”。

文化及其各种符号的最核心功能,就是通过唤醒人类灵魂深处的敬畏感、耻辱感以及对宇宙世界的依赖感,来建立满足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地球规范与人间秩序。而以死亡崇拜为核心且越来越占据主流地位的死亡文化,却反其道而行之。正如保尔·萨特所指出的那样,即死亡绝不是赋予生命以意义的东西,相反,它原则上把生命的所有意义消除了。死亡摧毁的是对于死亡的恐惧感,宣扬的则是一种对于生与死都同样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

老子曾经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当连死亡都被看成一种美丽的时候,人世间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发生?什么样的时代孕育着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什么样的时代。人类对死亡的憧憬与赞美,反映了人类在末日来临之前理智上的极度混乱,它除了说明人类正在可悲地走向末日外,不知还能说明什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