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i成瘾》i失调:我们为何变成这样?(3)

i成瘾:逃离24小时×7天“i不释手”的生活 作者:(美)拉里·罗森


在这本开创性的书中,我与我的同事南希·奇弗(Nancy Cheever)博士和L.马克·卡里尔(L. Mark Carrier)博士将带你了解一些常见的精神障碍:沟通障碍(包括反社会人格的某些表现、社交恐惧、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即Asperqer′s syndrome)、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抑郁、强迫性—冲动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疑病症、精神分裂症、偏执型障碍、躯体畸形、偷窥症和成瘾。同时我们也将提供最新的,从心理学到认知神经科学、从社会学到人类学、从沟通学到生物学业等多种领域的研究信息,向读者展示我们是如何验证大部分已有的严重症状的。

我并不是反对技术。相反,早在20世纪70年代电脑技术开始侵入我们的生活时,我还是最早的用户之一。我至少拥有一打电脑,从最初的TRS-80到更多个人电脑,多到我无法一一列出。我随身带着智能手机和iPad,并花很多时间用它们给我的孩子们、朋友们发短信。我想说的是过度依赖小电子产品和网页已经使我们建立起与科技之间纠缠关系,而这种关系会给我们的心灵造成严重的问题,我们称之为i失调。我同时也会讨论我们正如何被迫使用那些简单、太易上手的科技产品,这些特性助长了我们的沉迷、成瘾、依赖和压力反应。我会给你们展示一幅画面,描述一群人被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失调表现。我也会向大家描述我们多么需要意识到自己与科技的关系,以及我们应如何保持头脑清醒而非让自己慢慢地陷入“按按钮”、“点击手指”和“点亮荧光屏”的世界。

我们全都疯了吗?

国际心理健康组织[2]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多达46%的美国成年人一生中会遭受心理障碍的困扰;同样比例的儿童和青少年也会经受焦虑、抑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多动症)或其他心理疾病的影响。我并不是说我们都疯了,而电子产品是始作俑者。我只是发现我们使用电子产品时的反应和行为是失控的。我同时还要考察所有这些科技产品到底是帮助了我们还是伤害了我们。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在做譬如开车、走路、吃饭或与朋友谈话这样的事情时,我们都无法离开手机。如果不先上网查询一下,我们甚至不能做一些非常简单的活动。我们与人进行的面对面沟通中似乎永远少不了频繁的打断。我们没法从这个高成瘾性、高强迫性的网络世界里抽离出来。正如你们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将会看到的,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TR)[3],我们正表现出若干临床和人格障碍,类似于我们知道的Axis I或者说情绪障碍(如抑郁、ADHD、精神分裂症)和Axis II或者说人格障碍(如反社会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和强迫性—冲动人格障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