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方的自信在下降-李稻葵(1)

影子里的中国:即将到来的社会危机 作者:吴敬琏


西方的自信在下降

李稻葵

摘要:金融危机对西方社会的基本性冲击刚刚开始,西方包括日本大部分经济体深陷国家信用下降的泥潭,而目前还没有强有力的政治领袖出现,更没有具有广泛号召力的思想领袖和学说,因此西方的精英阶层陷入迷茫,迷茫带来了自信心的下降。一个不自信的西方加深了其对中国的猜疑。这些猜疑包括:中国会不会成为另一个日本?中国社会是否会平稳发展?会不会出现中东、北非那样的动乱?中国是否会在海外重走西方殖民之路?努力化解西方的猜疑无疑是中国崛起的必修课。

后危机时代,西方的自信心在迷失中下降

金融危机爆发将近三年后,它对西方社会以及社会心理的冲击才刚刚体现,西方精英阶层的自信心在大幅度下降。

当今西方思想界和政治界都处在一个混沌状态。我们看到整个西方世界除了个别国家如德国以及与中国经济互补性较强的经济体(加拿大、澳大利亚)之外,都陷入了深重的国家信用危机的泥潭。美国国债水平占GDP的100%,欧洲占80%,日本占210%。西方社会客观上讲需要一代像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那样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政治领袖。而现在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样的领袖会应运而生。更重要的是,在政治领袖出现之前需要一批学者思想开道,奔走呼号,提出一系列指向性非常强、思路非常清晰的改革路线图,这一点现在仍不清晰。在西方,我们看不到任何具有凝聚力的思想家提出新的社会共识,指出改革的方向。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西方发达国家仍将陷入债务危机、财政危机的泥潭之中。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国家的信用还将进一步下降,百姓对政府的不满还将不断地涌现出来。而整个西方社会的精英对他们本身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绝对优越性一定会产生怀疑。这种不自信的情绪在逐渐地弥漫。

一个不自信的西方难以客观地面对中国崛起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猜疑、忌恨会很自然地上升。一个不自信的西方是中国不愿意看到的西方,是中国很难与之正常交往、互相合作的西方。不自信的西方对中国的猜疑重重。在笔者最近参与的加拿大芒克辩论会上,这种猜疑通过辩论对手的观点和听众的问题表露无遗。辩论会的题目是“2l世纪是否属于中国”。这三大猜疑分别为:

第一,中国会不会成为另一个日本?中国经济虽然蓬勃发展,但会不会像日本上世纪80年代那样,在今后10年或是20年之内突然出现停顿?我们对于这一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中国与当年的日本有一个本质的不同,那就是中国还在进行制度变迁。中国的社会从百姓到知识阶层,仍然对现已取得的成绩感到不满,仍然希望社会继续改变。从网上反映的对贪污腐败的痛恨,到对个税改革的关注,再到对城管的不满,都反映出了中国社会前进的能量。而日本从80年代至今,并没有巨大的前进魄力和制度变迁的成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