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方的自信在下降-李稻葵(2)

影子里的中国:即将到来的社会危机 作者:吴敬琏


第二,中国社会是否会平稳发展?会不会出现中东、北非那样的动乱?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也是当今中国社会所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中国绝大部分的民众对目前已有的改革开放的成绩并不满意,恰恰相反,各种社会舆论希望社会管理乃至于政治体制不断地前进和改革。

第三,中国是否会在海外重走西方殖民之路?有疑者提出,中国在全世界各地,尤其是非洲,正在寻求资源性投资,这种投资会不会引发中国对这些地区政治和军事上的干预及控制?是不是只有以此才能保证中国的利益,使得中国重走西方的殖民老路?我想,这一猜疑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会持续存在,甚至于演变升级,这需要中国的企业、政府和学界不断地研究中国在非洲投资的新课题,想方设法化解风险,避免冲突。毫无疑问,走西方殖民的老路是行不通的,成本也是巨大的。

应该看到,部分西方有识之士对中国的看法是比较客观的。比如说,以研究中国问题著称的基辛格博士在芒克辩论会上说道,中国不可能独霸世界。第一,中国自己的经济、社会问题非常多,如收入差距、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经济结构的调整、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等。因此,中国不可能腾出手来致力于在世界范围的扩张。第二,中国生存的国际环境非常恶劣,周边国家并不友好,对中国的崛起充满猜疑。因此,中国很难在世界上称王称霸。他的潜台词是,他不希望西方人过高地看重中国,因此与中国为敌。

中国崛起的三个关键词

我们必须做好认真的准备。不断打消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猜疑,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必修课。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要让西方人相信,21世纪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世界共有的,这才能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建立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舆论环境,为中国的发展铺平道路。

第一个关键词是“改革的能量”。中国过去30多年的迅速发展引出了今天关于“21世纪是不是‘中国世纪’”的辩论,而中国的变化远远没有完成,我们顶多看到了一半的旅程。原因是中国还有没发挥出全部的能量。能量来自哪里?能量来自于过去近200年来的屈辱历史,也来自于几千年来中国文明的积累。这种积攒下来的历史能量还没有完全地迸发出来,民众还不满意,因此,中国一定会继续改革和开放。改革其实不难,邓小平曾反复强调中国的发展要“不争论、重实效”,英文就是:No debate! Just do it!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