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 惊人的相似:摄影师将镜头对准自己(2)

自动对焦:当代摄影中的自拍照 作者:(英)苏珊·布赖特


自拍像中的“自我”

那么,自拍像中的“自我”到底意味着什么?从历史上来看,自拍像(尤其是自画像)一直以来都被理解为情感的再现、内心情感的外露、敏锐的自我分析和艺术家永恒的自省。“自我”这个词通常被划归到人文学科,它暗指了某种固有且具象的东西,展开来讲“自我”是一个稳定而具有普遍性的事物。它也可被理解为(正如后现代理论所明确指出的)是更具有指示性(indexical)的事物,是一个自反性概念,进而让我们去相信并不存在所谓“真实的”自我。如果我们顺着这个逻辑思考下去,那么“自我”开始分裂、融合、断裂并变得十分具有表演性和构成性,以至于真实不复存在:它可以是任何人或谁都不是,最终真实的自我不过是一个虚构物和虚空。需要补充的是,对自我的任何形式的再现都必然带有艺术家的主观成分。当我们观看一张自拍照片时,我们所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具体的人或一幅描绘内心世界的图像,而是“自我关注、自我保护、自我表露和自我创造”的体现,观者可以对其进行任意解读。

你也许会问,自拍像为何没有被后现代主义抹杀。相反,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自拍像在摄影和绘画领域都呈现出某种复兴之势。许多用自拍进行创作的当代艺术家摒弃了现代主义的真实而统一的自我观念,他们不断地将身份拆解成不同元素以试图去寻找客观存在的自我。关于这一具象元素究竟为何物的讨论和探索逐渐兴起。尽管并非总能得到答案,但有关“后现代主义终结”的对话被重新开启,同时“自我”这个命题依然是那么迷人且带有迷惑性。

强烈的拍摄冲动

无论对自拍照进行怎样的分析,首要考虑的因素都是它的普遍性。几乎每一个人(无论你是否是艺术家)都有过将相机对准自己的强烈冲动,很少有摄影师或艺术家没给自己拍过照片。人人都可以成为模特,人人都对表现自我深感兴趣,如今充斥着大量自拍照的网站便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由洛杉矶县立艺术博物馆(LACMA)举办的“奥黛丽& 西德尼·厄尔玛斯自拍作品收藏展”(Audrey & Sydney Irmas Self-Portrait Collection)是摄影自拍领域最重要的收藏展之一。展览展出了大量著名艺术家和摄影师的作品,如埃德沃德·迈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 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 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伊文·潘(Irving Penn)、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拉尔夫·尤金·米特亚德(Ralph Eugene Meatyard)、 乔·彼得威金(Joel-Peter Witkin)和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等艺术家的自拍照和成名照。此外,该收藏展的藏品还包括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1954 ~ )和罗伯特·梅普尔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1946 ~ 1989)等艺术家的作品,这两位艺术家创作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系列自拍作品,他们毕生都在探索自拍这个主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