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 惊人的相似:摄影师将镜头对准自己(3)

自动对焦:当代摄影中的自拍照 作者:(英)苏珊·布赖特


自拍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随着MySpace 和Facebook 等网站的兴起,自拍变得愈发流行,这些网站将上传和分享照片视为一种重要的在线社交方式。然而,人们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些照片是否属于真正的自拍照,或仅仅是拍摄自己的照片?这些网站上的“自拍照”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低画质影像风格。摄影师向前伸直手臂,手持便携式数码相机,将镜头对准自己,或对准镜子调整好姿势再按下快门。许多艺术家和摄影师开始借用网络上的照片,以此对这种新风格的日常生活照片提出质疑。

挪威艺术家奥利·约翰·安达尔(Ole John Aandal,1960 ~ )在其长期进行的拍摄项目《少年心事》(Juvenilia,2007 ~ )中,将青少年上传到网络上的自拍照片进行精心编辑,最终汇集成一部有关青少年的影像作品。这些普普通通的照片看上去非常漂亮,略带情色的味道,通常是在私人空间中拍摄而成,大多数作品非常抽象,多是表现身体的某个部位例如嘴唇或眼睛。这部自拍合集以它独特的方式再现了青年一代的视觉文化。

自拍照的普遍性还体现在其他方面,例如随处可见的自动照相亭(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这种拍摄方式开始显得过时)。由于在自动照相亭中的拍摄过程是纯机械化的且没有任何对相机的人为操控,这里便成为完美的自拍场所,而且这个空间“客观中立”。许多艺术家会使用自动照相亭进行创作,他们对其局限性深感兴趣,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 ~ 1987)。他将这个空间当作一个小型剧院并在其中模仿各种电影明星的姿态,照片的布景与传统的明星肖像照毫无二致。自动照相亭的机械性很好地体现了沃霍尔身上的冷峻气质,恰到好处地增添了一份疏离感,这种冷峻与疏离的特质也恰恰是其公众形象的一部分。

伪装者、滑稽的名人模仿者与冒牌货

沃霍尔渴望成为名流社交圈的宠儿,对名利的追求在当今西方流行文化中处处可寻。真人秀(Reality TV)的兴起和八卦杂志的泛滥,就对待名望和自我的态度而言,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于身份的理解。如果我们无法成为名人,那么能围绕在名人周围也足够了,沾点名人的光也未尝不可。我们身处的环境和所接触的人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也让我们看清了我们希望呈现给他人的样子。人们对成名的渴望从大量自拍作品中可见一斑,这些照片在表演的基础上加入了模仿的元素。艺术家不仅可以创造一个新的角色,而且可以在回到“真实”的自我前扮演成“他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所有的自拍照都是一种扮演、模仿或创造,下文中提到的艺术家们将深化这一观点:他们不单单为了满足拍摄过程而扮演,而且通过长时间的扮演来迷惑或欺骗周围的人,让他们相信自己是另一个人,并将这种新的身份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做是为了从文化角度对一种固定不变的身份进行探讨,同时揭示出自我的易变特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