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死·生》“日本全民评论家”时代(10)

死-生:日本的迷惘与绝望 作者:(日)大前研一


另外,那所学校针对预科生的行为,选择将其交付给警方,造成学生因欺诈行为妨碍公共事务罪而被捕,这是对大学自治权利的放弃,也是对教育的放弃。从大学的立场或者从教育机构的立场出发,我们对学校此种做法的正当性提出质疑。况且,校方收取昂贵的报考费,又是否做到了其面试或评价考生资质的单独测验与费用相称,对此,我们也持怀疑态度。我们推测在入学考试中,监考官要分析该预科生的行为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而我们觉得监考官中没有人会去留意这类行为,所以他们并不知道(在同一个考场内)有多少名考生用手机检索英文单词等情况。放过这样的行为,而只对在网上留下证据的行为进行处罚,从公平理论的观点看,我们对这样的做法也不敢苟同。再者,进入大学的学生中约三分之一都是保送生,高中学校决定这些保送人选的时候,也并非只依据学生的实力,还包含老师的主观印象以及家长的背后操作等多种复杂因素,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这样的择取制度并非绝对的公正、严谨。鉴于这样的学生都可以被录取,我们对入学考试以及考生录取标准的公平性,同样深表怀疑。

此外,作弊事件发生后,BBT大学向在校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认为可以录取该预科生吗?”结果,尽管对于其违反考试规定这一点,大家都持反对意见,但大部分学生都同意录取该生,“只要他不肆意伤害别人,我就愿意和他进行讨论”;“BBT大学的考试中,作弊是没用的,所以没有拒绝录取他的理由,只有考察他伦理观的必要”。

而且,BBT大学的入学考试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主动性和领导能力,任何一个问题都并非只有一个答案,作弊也未必能获得高分。本校还要求考生参加面试,从各个角度考察他们的人格、团队合作能力和伦理观等,并加以综合评定。

本校执行如下方针:若该预科生响应了该通告,申请本校,本校会对该生使用与其他考生一样的考题,不作更改。

综上,如果该预科生愿意的话,BBT大学会接收他的入学申请。 BBT大学过去的入学考试题目都登载在了学校主页上,希望大家尝试挑战一下。应该很快就会明白作弊对这些题目是毫无用处的。

出现改进的预兆

20世纪60年代,电视机开始普及,评论家大宅壮一评价该现象会让为数1亿的日本人变成白痴。随着电子化的发展,网络和社交网站越发普及,现在已成为“日本全民评论家”时代。电视综艺节目上,学者、知识分子、艺人等交杂在一起,充当评论家,对时尚或时局各抒己见。在网上,因为是匿名制,遍布的是更加不负责任的评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