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死·生》“日本全民评论家”时代(11)

死-生:日本的迷惘与绝望 作者:(日)大前研一


对于在媒体或网络上听到、看到的他人意见,越来越多的日本人不加辨别、全盘接受,发表“官员差劲”、“政治家差劲”、“公共媒体差劲”等拾人牙慧的评论。不过,因为大多不是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得出的意见或评论,所以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人们就会摇摆不定,或者转变立场。

这也可以视为日本集体智商衰退的现象。

但是我认为这些问题并非没有改进的征兆,尽管这个看法可能有些乐观。

这个征兆就是上文提到的,震灾后,我上传到YouTube的节目,点击率一个月内达到200万以上的事情。而且网友留下的评论也大多都是“大前先生的解说最简单易懂”之类的内容。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收听这个节目?也许,还是因为大家对由政府和东京电力操纵的言论抱有疑问:“这太奇怪了,是不是在隐瞒着什么?”尽管事实上,信息都是被统一管制的,但是大部分日本人仍然感觉到了公共媒体发布的信息都是对政府和东电有利的信息。

3月19日,我在CS广播节目中发表的关于核电站事故平息方案以及震后复兴的观点,在之后的《朝日新闻》的一版上被提到了5次。

不过,《朝日新闻》的记者可能并没有观看我上传到YouTube上的节目。他们只是听政治家提到有这么一种观点,就原封不动地抄录上去。如果已经看了YouTube,就不会不知廉耻、现学现卖地把我的观点登载在报纸头条上,而且是在一个多月之后。

国民在公共媒体和YouTube这样的大众传媒工具之间,选择后者作为其消息来源,这显然不是政府所乐见的。因为在网络社会中,用户直接联系,相互传递信息,这样一来,政府就难以单方面地对信息进行统一管制,或者进行信息操作。

在美国和韩国,网络在选举中的力量已经得到了证实,日本则尚在发展中,对官邸或政治家单方面发放的邮寄杂志,也只有一部分没有主见的人在翻阅。但是今后,如果日本使用网络的人爆发性地增长……

网络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并发表意见、相互讨论,以此互相提高、谋求进步。古希腊的人们就站在大广场(成为市民生活中心的公共广场)上,对政治进行激烈地辩论,然后根据辩论结果,进行政治活动。所谓的网络社会,就是这样一个五光十色的“大广场”。当然,不可否认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但大家聚集起来,持续地交换意见和经验,集体智慧就有可能得到锤炼。要扭转智商衰退、国人不思考的局势,突破口就在于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