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监狱长手记》孪女孽债(8)

监狱长手记 作者:韩先绪


在高压之下,父母强烈的控制欲和过高的期望值,把孩子脆弱的心灵和稚嫩的人格击得粉碎,他们在别人的心目中没有得到尊重,他们也不会去尊重别人,其中也包括父母。

有时他们对父母的漠视比对其他人更厉害、更可怕。

杉杉、松松的父母都曾经从事教育工作。后来遇到好机遇,父亲跳出教育部门从政,但母亲还一直在教育部门工作,许多教育方面的东西都懂,但自己却成为家庭教育的大输家。

杉杉、松松的父亲雷晓岗和母亲冯莉华都是从农村走出来,通过个人奋斗走向成功的。这种经历,决定了他们对孪生女儿有过高的期望值。能从农村到城市,而且进了机关当上领导,他们要求姊妹俩必须要怎样怎样。这是其父母发生悲剧的根源。

雷晓岗生在城市郊区,城市中的许多信息很快就可传达到近郊农村。城里人的生活和工作是使人羡慕和向往的,这就注定农村人要往拥挤不堪的城里拱。现在如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更是如此。那个年代和现在唯一的区别是,那时不通过读书、工作这个独木桥你甭想来,而现在随时都可以来,只要有张身份证。那时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人都被政策紧紧地束缚着,而现在是改革时代,人口流动合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合法的。正是通过奋斗,雷晓岗在小学、初中时成绩优异,考上了地区师范学校。

冯莉华更是通过奋斗才走到今天,在教育部门工作。她出生在大山区的布依寨,那是一个特别困难的村子,山上光秃秃的,显露出乳白色的石头,像一朵朵结实的白棉花。石漠化格外严重,在石山的低洼处有一畦畦贫瘠的土地,是一代代人赖以生存的命根。由于土地十分贫瘠,至今还没解决温饱。那个村子过去不通公路,不通电,现在同样如此,母鸡生蛋出售换回煤油和盐巴是唯一的贸易。

冯莉华的父亲早亡,由母亲拉扯大。

布依寨苦,女孩是不能读书的。

那时,村子里有一户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人家想送女儿读书,但又担心学校离山寨远,来去放心不下,正好冯莉华和这个女孩同年,女孩的父亲就来动员她上学。这种动员很难生效,冯莉华的母亲不可能也没条件同意,原因是家里供不起。那家人就提出让冯莉华陪读,让女儿上学、放学有一个伴,学费由那家人出。冯莉华就以陪读名义上了学。

由于冯莉华悟性较高,学习很上进,一路读到地区师范。她是这个布依山寨有史以来唯一的女师范生,这对于山寨来讲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