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国有化”并不等于转向了社会主义(2)

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 作者:马国川


厉以宁:这次经济危机确实是自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未曾发生过的社会经济大震荡,因此引起人们对自由市场经济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的新思考,这又会进一步影响政策的调整。

马国川:如果把19世纪后期到1929年之间零星的、局部的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称作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的第一阶段,把1929年以后的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称作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的第二阶段的话,那么能不能把本轮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2008年看成是另一个分界线呢?

厉以宁:现在作出这样的预测肯定为时过早:一是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二是由于西方国家为了应对危机而采取的救市措施的最终效果,尤其是它对西方社会经济的影响,还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观察才能作出判断。因此,现在还只能处于观察阶段。但是不管从2008年起西欧国家是转入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第三阶段的开始,还是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第二阶段的延续,资本主义制度调整都将持续下去。这就是对今后较长的时期我们可以作出的判断。

资本主义制度调整始终是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体制改革、体制转换,这种体制改革、体制转换的目的无非是为了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使它更适合当前的形势,使社会矛盾不致激化,以及更顺应社会各界的要求。制度调整从来都是逼出来的,没有19世纪后期西方各国国内冲突的加剧,没有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就不会有资本主义制度调整。这次世界经济危机同样如此。不改体制,制度难以维持;改了体制,制度将继续保存下来。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的实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