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资源争夺赛拉开帷幕,中国领跑全世界(5)

谁将买下全世界:未来20年资源大博弈 作者:(美)丹比萨·莫约


所以,中国的“走出去”战略,是以政府控权的手段鼓励国有企业、民营控股企业实施海外并购。这些企业可以获得政府补贴或银行的低息贷款,与不得不依赖金融机构的高息借款进行融资的外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所拥有的优势显而易见。它们不仅能受益于优惠的信贷限额,而且还能享受税收减免及对关键合同有限获得资金配给的待遇。例如,2009 年中国第三大钢铁制造企业——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就曾获得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120 亿美元可展期贷款。这笔贷款就是为武钢的“海外资源基地建设”提供融资,其中包括收购大型铁矿及钢铁厂的建设项目。随着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中国政府鼓励国有银行加大贷款力度,刺激经济发展,因此,类似的这种贷款已司空见惯。

为本国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政府担保,并为它们在接洽外国政府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似乎已成为中国发展经济的一项基本战略。因此,中国政府的“指挥- 控制型”领导模式似乎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2012 年,很多经济学家预测,一旦经济形势面临“硬着陆”危险,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政府就有可能进一步加强调控。

我们可以说,中国政府无所不在。但正如一位中国商界人士所言,政府的影响程度体现在企业的行业主管机构、接受政府资金的数量以及企业选择的关键人员上,如CEO、董事会成员或财务总监。如果企业得到了政府授权的许可,拿了政府的钱并且聘用有政府背景的官员,规章制度就会明确规定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围绕自然资源各个领域的项目融资及交易必须严格符合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也就是说,必须以经济长期增长为目标,开展大规模的国内基础建设。一家无比巨大的“中国公司”由此问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