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捅破窗户纸”工程(2)

与速度同行:亲历中国铁路工业40年 作者:赵小刚


1998年5月28日,广铁集团向媒体宣布,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时速200公里)建成。广深铁路公司从瑞典引进一列型号为“X2000”、时速为200公里的动车组。其牵引动力集中,7辆编组,总售价1 800万美元,当时约合1.44亿人民币。广深铁路公司总经理匆匆赶到株洲,通报铁道部已确定广深线采用电动车组的客运方式,但“X2000”动车组的价格太高,他们希望株机厂尽快生产出国产动车组。

在广州召开了一次历史性的会议,为中国自主开发交流传动技术奠定了基础。参会的有铁道部科技司司长周翊民、广铁集团董事长张正清和我。会议决定购买10套牵引系统(VVVF),其中两套用于开发时速200公里交流机车,8套用于开发时速为200公里的动车组,这8列动车组后来被命名为“蓝箭”。借铁道部改革的东风,加上张正清敢作敢为,事情进展得超乎想象的顺利。

客观地讲,用一年时间把时速200公里的机车和动车组研发出来,我的心里并无百分之百的把握,但对外表现得绝对是信心满满的样子。欧洲开发一个新车型一般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株洲厂、所就是把AC4000型机车算上也才3年多。国际上,把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铁路定为高速铁路,此时,中国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技术储备,国外文献也少有介绍,拥有高铁技术的日本、法国、德国更是对中国采取严格的技术封锁。

“蓝箭”动车组一开发出来就要投入载客运营,它的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等指标能否达到要求,这些都是未知数。当下,最急迫的就是通过试验掌握第一手数据。铁道部决定改造韶山8型电力机车1号车,择机进行时速250公里的运行试验。试验于1998年6月21日在京广线许昌站至小商桥站之间进行,过程非常顺利,最高时速达到了218公里。铁道部科技司、机务局、车辆局、工务局、株机厂、株洲所、铁道科学研究院、郑州局等千余人参加了试验,试验总指挥是铁道部总工程师华茂昆。第二天,傅部长也来到现场,让参试人员格外兴奋,这一天,列车的试验时速达到了240公里,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的最高试验速度。司机室里,我看到傅部长和华总都很开心。这次试验无疑为株机厂设计时速200公里的机车和动车组创造了重要条件。

也许是韶山8型电力机车1号车的高速试验的成功给市场带来了信心,没几天,株机厂与广铁集团关于时速200公里交流机车技术的协议就签订了。

“捅破窗户纸”工程全面展开。1998年7月3日,在株洲厂、所联合体产品开发协调会上,黄济荣汇报了对外采购的情况:已经向国外5家公司发出了投标邀请,这5家公司分别是意大利安萨尔多、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三菱电机以及总部设在德国柏林的安达公司(ADtranZ)。一旦确定合作对象,我们即可派人员参加联合设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