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铁路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1)

与速度同行:亲历中国铁路工业40年 作者:赵小刚


把发展铁路作为国家战略,抓住绝好的历史机遇,发展向西、向南的国际铁路,建立以铁路为基础的新丝绸之路,打破美国海上的围堵。继续发展国内铁路,引领世界高铁新潮流,促进城镇化建设,降低国内商品物流成本,抵消人工成本上升带来的竞争压力,强势保持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

研究铁路机车车辆市场,必须关注和研究铁路市场,铁路的发展与改革是铁路市场的一部分。面对铁路的相关问题,在各种海量信息的冲击下,在学习许多研究成果和各国实践中开始有了一些思考: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铁路的发展与改革已不再是一个行业的问题,而应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铁路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20世纪中叶,由于航空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铁路受到挤压,在运输市场上的份额逐渐缩小。20世纪七八十年代,坊间一度将第一次工业革命象征的铁路与火车比喻为“夕阳”工业。因为高铁的出现以及节能环保的新要求,21世纪铁路发展又出现了新的生机,高铁更是成为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工业的典范。

中国铁路的发展方兴未艾。中国以西的广大中亚、西亚国家,中国以南的广大东南亚、南亚国家,正渴望铁路现代化的升级与发展。

近现代欧美铁路在生产力发展成长前期阶段的历史作用

近现代,工业化国家生产力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成长期前期、成长期后期、成熟期和衰落期。

英国是世界铁路的发祥地,1825年建第一条铁路,1850年形成建设高潮,30年后,到1880年形成全国铁路网。这期间,英国不仅向欧美等国家输出铁路或蒸汽机车技术,同时也向南亚、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殖民地国家输出技术和铁路产品。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865年英国商人在北京宣武门下修建中国第一条展示性铁路。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并火烧圆明园,1876年,英国商人未经清政府批准,在上海修建淞沪铁路。之后几十年,英、法、德、日、俄等国在中国建有若干铁路。向殖民地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大肆输出铁路技术和产品,是帝国主义列强消化国内过剩产能的有效途径。军事入侵、殖民统治、经济掠夺是那个时期列强的通行做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