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聆听心灵的声音(7)

少有人走的路4:心灵地图 作者:(美)托马斯·摩尔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似乎很多人都认为只有少年男女才应该恋爱。对文学艺术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自古希腊时代开始,爱情就一直被描绘成桀骜不驯的少年。

“哦?你不喜欢这种年轻的感觉吗?”我问。

“难道我就永远长不大了吗?”他满脸懊丧。

“或许吧。”我说,“或许你内心中有些东西永远长不大,或许它们原本就不应该长大。难道你不觉得这种突如其来的年轻感觉,让你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吗?”

“没错。”他说,“但也让我觉得愚蠢、生涩、困惑和疯狂。”

“但那就是青春呀。在我看来,你心中似乎同时有一个老人和一个少年,而老人正在指责少年。你为什么要把‘长大’看得这么重要呢?在你心里,究竟是谁在强调成熟的重要?是那个老人,对不对?”

我是在为他心中的少年辩护。他只有敞开胸怀,才能让心中的老人和少年彼此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和谐共存。二者间的冲突,或许一辈子都无法完全消解——也不应该彻底消解,因为这样的冲突正是创造力的源泉。心中的老人和少年都有发言的机会,心灵才能显现出本来面貌。尽管我为这位男士心中的少年辩护,却也特别小心着不去指责他的老人。避免偏袒任何一方,是为了保护他的心灵,让他有机会在青春和老年,幼稚和成熟的冲突中找到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心灵会自然而然变得更加宽广,更有包容性。

对“负面现象”的宽容

帮助别人关怀心灵的一个小窍门,是带着关怀和开放的态度检视他们所排斥的东西,然后为之辩护。方才我提到的那位男士,把年轻的感觉看成一种负面现象,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则努力发掘这种现象的意义,而不是按他的要求,去解决“问题”。我们总喜欢用二分法看待事物,做出非“好”即“坏”的论断;然而,这样简单的两极划分,未免流于武断,忽视了某些“坏”东西的价值。有时候,我们之所以给某些经历贴上“负面”的标签,是因为心中潜藏着恐惧,害怕受伤。由于环境的潜移默化,我们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见,而我们自己却对此茫然无知。用简单武断的二分法看待事物,是导致心灵沦丧的重要原因,因为我们所排斥的,或许正是心灵的一个侧面。

这种观点源于荣格的阴影理论。荣格把阴影划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指我们生命中的某些可能性,由于我们的选择,这些可能性没有变成现实。例如,我们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会自然而然地投下阴影——我们没有选择的人生道路。对于不同的人,这类阴影的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例如性和财富,道德和责任,对某些人来说是阴影,对另一些人则是人生的一部分。第二类则是绝对的阴影,也就是自然和人性中的绝对的“恶”,与我们的选择和生活习惯无关。如果我们意识不到阴影的存在,就会过于纯真,很容易受到伤害。荣格认为,与这两类阴影达成一定程度的妥协,可以让我们失去一部分的纯真,这对心灵是有好处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