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谁做得更好:计划还是战略

失衡: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再平衡 作者:(美)史蒂芬·罗奇


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与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与中国国家发改委之间的比较折射出美国与中国在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之间的巨大差别。但是,这种差别不仅仅是理论上或者意识形态上的不同,也同时反映出两个国家在资源投入上的努力的区别。比如,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的人员数目在500人左右,是中国国家发改委人数的一半。这种对比或许并不十分公平,因为中国国家发改委的职责远远不是为国务院的25个部门进行资金管理和分配这么简单。而且,在权力制衡的外衣下,美国的多党制、三权分立和两院制实际上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极大地增添了冗余成分。仅以预算为例,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还包括无党派国会预算办公室、参议院预算委员会和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后两者还要根据政党路线,分别由完整的多数党和少数党人员构成。

除了机构体系有鲜明的区别,中美之间的经济战略职能中最重要的区别是政治上的。中国国家发改委可以一心一意投入制订关乎其发展核心的总计划中。而且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中国的纵向问责制也使经济政策比在美国横向问责制中更容易落实。国家发改委不仅可以更好地敲定计划中的细节,而且可以监督落实,同时也可以关注其他政策机制和工具。

而在美国官僚机构中,却没有具有相同职能的部门或组织。这种设计是有意为之的,也是出于对“看不见的手”的坚定不移的信任。明晰的战略举措多是迫于无奈而产生的,更像是一种在全国性危机后的补救措施。而在一般年代里,战略更多的是被动的,而且与市场紧密相关。但这种不干预政策并非总能得到美国民众的认可。不能体会到这一点的老布什总统曾把“愿景”鄙夷地称为“宏大想法”(也就是“战略”),然而因此在1992年与克林顿的总统竞选中败北。而中国则没有这种对经济管理战略的排斥。

这也就触及了有关宏观管理两种方式的最终话题:计划与战略的重要区别。计划是一种组织性的框架结构,而战略则赋予计划优先级和指导方向。官员善于制订计划,而一个成功的公共政策战略家需要将过去的经验教训和对未来的展望结合起来,同时也要与社会、经济和政治间的微妙关系保持一致。计划是科学,而战略更像是艺术。那么在今天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谁做得更好?是“看不见的手”还是技术专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