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黑色的银幕,遗失的身体——9·11恐惧的电影表达(1)

后9·11时代的恐怖片 作者:阿维娃·布瑞夫 山姆·J.米勒


劳拉·弗罗斯特

亲爱的读者们,如果你认为我说的话都是天方夜谭,我并不会感到奇怪。因为尽管这一切都是我亲眼所目睹的,但我至今仍很难接受它。

——但丁《地狱》

当我们目睹救援人员在世贸双子塔的断壁残垣中摸索前进,看着往日绚丽的色彩逐渐斑驳、黯淡、消退,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我们不忍直视,可我们所做的也只有去直面人生。

——安东尼·雷恩 《这不是电影》

作为一篇讨论电影应该如何去表现9·11事件的文章,引用中世纪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作为开头,似乎略显奇怪。但是想要了解视觉恐怖的威力,我们不得不提到但丁的《地狱》,因为它对后来人们描绘恐惧的艺术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注释】但丁的《神曲》大胆地假想故事的主人公,诗人自己,中年时候迷失在幽暗的森林中,在前行的过程中目睹了地狱的真容。当游历到地狱的第七圈时,维吉尔(诗人,同时也是但丁此行的向导)引领但丁穿过一片黑暗、芜杂的树林。“你要看好”维吉尔告诫但丁,“你将会看到我刚才跟你说过的,但你却不肯相信的事情”。维吉尔单凭自己的一面之词不能使但丁信服,这当然情有可原。但是,即使当但丁亲眼目睹了维吉尔所描绘的场景之时,他仍然觉得眼前的一切令人难以置信。但丁写道:

“我听到凄厉的哭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可是四周却看不到一个人影,惊慌失措的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我相信维吉尔以为我在思考,这些哭声一定来自藏在林中暗处的人。”

【注释】大部分研究都认为恐怖电影的起源在十八世纪,比本文的推断要晚得多。

但丁当时还不知道,世上有这样一条无情的戒律:人们在世间犯下的罪,下地狱后仍会得到相应的惩罚。那些树木都是由自杀者的灵魂衍变而来的:前世对自己动用暴力,在地狱就要变成树木,发出凄惨的哭声。但丁需要去倾听、注视、感受那些蒙受苦难的灵魂,这样他才能找到那些哭声的来源。这说明,亲眼目睹并不一定能令人信服,视觉体验仍有可能与认知困难并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