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珍惜与自豪(4)

清心九書 作者:郑石岩


他不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做着。但我知道,这种友谊将化做积极的文化力量,把人的心温暖起来,化做人世间谁看了都会欢喜的安和与笑容。

最后,我要谈到爱惜自然资源。人是依赖器世间的资源而生活的。因此,禅门总是教诫弟子,要珍惜自然资源,要以感恩之情来看大自然给予的一切。禅宗有 一则故事说,唐朝时,雪峰、岩头和钦山三位禅师结伴参访。有一次看到一条小河里漂着一片菜叶,岩头禅师说:“这么完好的一片菜叶,竟如此让它流失,真可 惜。”

“这么不惜福的村民,不值得教化,我们到别村去吧。”

这时,他们看到一个人匆匆从上游跑过来说:“师父,你们有没有看到一片菜叶流过,那是我洗菜时不小心被水冲走的,现在我正追寻那片菜叶。”

三位禅师听完,不约而同地说:“现在我们决定到他家去挂单弘法吧!”

禅家认为珍惜资源才有福报,连一片菜叶,一滴水,都不可以糟蹋。然而,现代人对于资源则浪费无度,甚至破坏资源,特别是水的资源、林木的资源、土的资源,如果破坏多些,连生存都要受到严重威胁。

幸福不是一味追求得来的。固然不错,没有努力就没有幸福,但不懂得惜福,到手的福气也是会流逝的。不懂得珍惜自己,不愿活出自己生活意义的人,即使有了偌大的财富,也是空虚不实的。

当自己的主人

当自己的主人,就能显露人生的庄严和令人尊重的豪气。

每一个人都注定要当自己生活的主人,《华严经》把这样一个真实的生活法则称为世间主。做自己的主人是指能依自己的现实条件去成长,去实现其人生,去 开拓其生活的天地。佛教是要人从现实生活中,不断地扩充和自我成长,从有血有肉的自己,发展成丰富情感的菩萨,最后完成了正等正觉的佛。因此,没有世间法 的生活、历练和精神提升,就不可能成就圆满的佛果。所以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是不二的,是相融相衔接的。在日常生活中被贪、瞋、痴、慢、疑所困住的人,他便不 可能出离而入于净土法界。所以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世间的生活是修行证果的锻炼场,而锻炼的重心就是自己,这就是世间主。每一个人都要成为世间主,一切有情众生也是世间主,乃至物质世界、山河大地都 各得其所,也是世间主。世间主并不是自负地想要主宰别人或控制凌驭,而是要保持自己的主动回应能力去生活,去待人接物。更确切地说,就是要有清醒的觉照, 和参天地化育的豪气。

每一位世间主都要投注于世间,究竟世间是什么呢?世间就是生活的内容,活动的范畴,生存的真实面貌。它在《华严经》的世主妙严品里,有着生动活泼的阐释,分别为:

器世间,这是物质的现象世界。

众生世间,这是生命的有情世界。

正觉世间,这是精神的本体世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