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庸小说与武术 (4)

開藝丛谈 作者:龚鹏程


﹝三﹞

另一個問題是對拳理與其應用未盡深知。例如:

張無忌自聽張三豐演說「太極拳」之後,一個多時辰中,始終在默想這套拳術的拳理,眼見阿三左拳擊到,當即使出太極拳中一招「攬雀尾」,右腳實,左腳虛,運起「擠」字訣,粘連粘隨,右掌已搭住他左腕,橫勁發出。阿三身不由主的向前一衝,跨出兩步,方始站定。

攬雀尾包含了弸、履、擠、按四個攻擊動作,稱為四正手,不會直接就擠。四個動作都是弓步,右腳雖實,左卻不虛。力由腳起,如左腳虛了,擠就只能靠左手掌拍擊右手臂內側的力,根本不能發揮效果。同時,擠不是橫勁,是爆發的穿透勁,受者既不會前衝,也不會後倒。且擠不粘連,也不搭敵之手。

再看陳禹以進步搬攔捶進攻時,趙半山以半招白鶴亮翅避開,並以攬雀尾還擊,也都不合理。練過太極的,稍演練便知其誤:

運勁右臂,奮起全身之力,一招「進步搬攔捶」,往趙半山背心擊去。 陳禹這一拳,……拳去如風,勢若迅雷。就在這電光石火的一瞬之間,趙半山身子一弓,正是太極拳中「白鶴亮翅」的前半招,陳禹這一拳的勁力登時落空。趙半山腰間一扭,使出「攬雀尾」的前半招,轉過身來,雙掌緩緩推出,用的是太極拳中的「按」勁。他以半招化解敵勢,第二個半招已立即反攻。

搬攔捶,乃連消帶打之招。搬、攔為格擋,捶才是進攻。是假設敵方以右直拳擊我胸口,我翻右前臂轉蓋壓敵手,謂之搬。對方再以左拳攻我上身,我上步踩其腳,同時以左掌拍按其手,稱為攔。最後弓步前進,以右拳自腰際擊出,才是捶。陳禹既是偷襲,就絕不會用搬攔捶。應直接用捶,才能快,且當時亦不須格擋。至於白鶴亮翅,身子根本不弓,乃是右實左虛,稍下坐而已。亦無前半招。而那攬雀的前半招,亦恰好不是按。按是此招最後一個動作。

太極拳拳理,在《飛狐外傳》中金庸又特別講了「陰陽訣」和「亂環訣」,尤以亂環訣畫圓之法為要。金庸對太極拳之理解亦以此為主,故《倚天屠龍記》中講張三豐創拳、張無忌習拳,基本上也是忘掉了招式而只記得畫圈圈的道理。

這一下變招,果然體會了太師父所教「圓轉不斷」四字的精義,隨即左圈右圈,一個圓圈跟著一個圓圈,大圈、小圈、平圈、立圈、正圈、斜圈,一個個太極圓圈發出,登時便套得阿三跌跌撞撞……。張無忌……一個圓圈未完,第二個圓圈已生,又是喀喇一響,阿三的左臂亦斷,跟著喀喀喀幾聲,他左腿右腿也被一一絞斷。

《飛狐外傳》中講太極拳亂環訣,與此相同,亦是畫圈圈:

趙半山道:「本門太極功夫,出手招招成環。所謂亂環,便是說拳招雖有定型,變化卻存乎其人。手法雖均成環,卻有高低、進退、出入、攻守之別。圈有大圈、小圈、平圈、立圈、斜圈、正圈、有形圈及無形圈之分。臨敵之際,須得以大克小、以斜克正、以無形克有形,每一招發出,均須暗蓄環勁。」

其實太極劃圓,只是一般人最初步的印象,可是所有太極拳經典都不這麼說。試看王宗岳拳論,它講的十三勢,指的就是四正方、四斜角、五行。〈十三勢行功總勢歌〉也只講到尾閭中正。〈十三勢行功心解〉則說:「蓄勁如開功,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楊澄甫傳〈太極平準腰頂解〉也強調要立如平準,上下一條線。都無任何一字提到圓的問題。

太極拳實際使出時,亦不盡是圓理圓勁,如單鞭、進步搬攬捶、十字腿、蹬腿,就都是直勢直勁的。步法尤其方而不圓。雲手,更不可能如張無忌般絞斷敵人雙腳。

金庸對太極最熟也最愛好,而所論尚有這些問題,談起其他拳種當然更不免會有些錯落,如他論華拳:

胡斐……右腿半蹲,左腿前伸,右手橫掌,左手反鉤,正是華拳中出手第一招「出勢跨虎西嶽傳」。那人轉身提膝伸掌,應以一招「白猿偷桃拜天庭」,這一招守多於攻,全是自保之意。胡斐撲步劈掌,出一招「吳王試劍劈玉磚」。那人仍是不敢硬接,使一招「撤身倒步一溜煙」。胡斐不願跟他多耗,便使「斜身攔門插鐵閂」,這是一招拗勢弓步沖拳,左掌變拳,伸直了猛擊下去,右拳跟著沖擊而出。

華拳起手式其實只是亮相,或可用於防守,但並無攻擊作用,可是金庸兩度描述它用於攻擊,而對方也都用提腳方式還擊,這均是昧於拳勢的。

關於查拳,《飛狐外傳》中是這樣說的:

只見商寶震抬手踢腿,正在練一招「查拳」中的「弓步劈打」,正是徐錚適才用以擊中何思豪那一手。……右足踏出,右拳劈打,左手心向上托住右臂。……這一招有兩句口訣,叫作「陸海迎門三不顧,劈拳挑打不容寬」。

查拳中劈打甚多,查拳第三路就名為劈打。但此處講的劈打,一說抬手踢腿,一說右足踏出,並不一致。前者類似四路查拳裏的右蹬腳接右劈打,後者就只是劈打。因前文有說徐錚「眼見迎面一刀砍來,他身子略閃,飛腳向敵人手腕上踢去」,可知應是前者,金庸的敘述不免有誤。底下接著說:

閻基……忽地猱身直上,左拳猛出,向馬行空擊去。馬行空待他拳頭離胸半尺,一個「白鶴亮翅」,身子已向左轉成弓箭步,兩臂同後成鉤手,呼的一聲輕響,倒揮出來,平舉反擊。

查拳的白鶴亮翅,確是「身子已向左轉成弓箭步」。但底下動作似乎不是像金庸講的,而是在左轉成弓箭步時兩手交錯於胸前,再猛然右旋,重心移至右腳,成為右弓步,兩手右上左下一齊打開。若兩臂倒揮,同後成鉤手,焉能稱為白鶴亮翅?又怎能擋住敵人向前胸的攻擊?

凡此皆是實寫之困難處。虛寫難於徵驗,實寫便容易稽考,即使高明如金庸,於武術亦不免有這些失檢處。

金庸另一失檢處是對武術門派的描述。如少林、武當、青城、峨眉、崆峒、崑崙,所述多不符史載,大抵皆是自我作古、構造其門派來歷及武術功法。

在這一部分,小說與歷史不可避免會形成緊張關係。小說家會覺得以歷史材料做為小說敘述之素材,本來就不必完全符合歷史。史家或武術門派則覺得小說會令讀者產生誤解,真以為有一位張三丰創了武當派、崆峒派真有七傷拳、峨眉派乃是女人所創,派中亦多為女子等等。

但兩者也不完全是對立的,像武當山過去以拜真武大帝為主,現則大談張三豐,並坐實張三丰創太極拳之說,不承認太極拳是由陳家溝的陳家拳衍來。武當山上練武之盛,亦已不下於南北少林寺。這都是受武俠小說影響的。

我在一本武術專業雜誌上,還看到一則廣告。說四川唐門之藥功、暗器天下聞名,歷代用藥高手皆出自唐門,該武館就傳授這種功夫,而且還能教人一擊必殺術、通天雷、霸王鞭等,保證兩小時之內就能讓人學會用頭臂開碑碎石、腹壓千斤、睡釘床而上壓巨石等絕技。

四川唐門?那不是古龍小說中杜撰的門派嗎?怎麼現在居然真有一個四川唐門,且「歷代用毒高手皆出自其門下」?

金庸小說也一樣有此效果。《天龍八部》裡不是說有個消遙派嗎?我在河北邢臺就發現已真有這樣一個門派了。據稱可以隔山打牛、隔空削磚、百步之外擊人。其純陽內功,修習百日,便可開碑裂石,一頭撞倒牆。再練更可踏雪無痕。

《笑傲江湖》裡的華山派,現在居然也出現了。有華山九劍,還有「密傳華山紫霞功」。紫霞功發出紫霞掌時,雙手也會出現紫色,可以切碑斷石。

這時,小說與歷史就不是緊張關係,而是「互文」關係了。所謂互文,是指在小說中,歷史插入成為小說的一部分;在歷史中,小說又形構為歷史之一部分,彼此互相指涉、互相說明,各自成為對方的一部分,於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馴致真偽揉雜,不可析辨。武俠小說迷人的魅力,或許也正在於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