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房地产经济已是中国之癌(2)

政府的本分Ⅱ 作者:姚中秋


民众同样如此盘算:买下一套房子,房价以每年20%甚至40%的幅度上涨,什么样的投资能有这样高而稳定的回报率?

然而,从治国的立场看,房地产业如此疯狂膨胀,太多企业、个人卷入房地产业,其命运与房地产的泡沫性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在积累经济与社会风险。房价越高,地价越高,风险也越大,政府可用于化解风险的政策工具也就越来越少。比如,房地产市场的资产价值越高,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回旋余地就越小,它会被房地产业挟持,只能单边维持宽松政策。现在的中央银行恐怕已经处于这种骑虎难下的困境中。

可以说,在舆论和政治的强大压力下地王依然再现京城,说明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形成了自我循环的逻辑,这个逻辑睥睨一切,因为它已经做得足够坏,以至于谁也不敢严惩它。在这个逻辑支配下,房地产业变成了一个大赌场,全社会的财富在这里进行着一场逆向大转移:各级政府吸纳民众的财富;大型国有企业占有越来越多资源,挤压民营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空间;收入较高、财富较多、可以玩房屋赌博的社会群体则在狂欢般的投资、投机中,持续地压低中低收入者所持现金的购买力及其可怜的财富价值。

怎么办?

中国的房地产之癌

2009年12月1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认为,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会议要求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这样的政策取向,与去年年底相比,几乎算是一个180°转弯。当时,面对经济衰退,政府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大量廉价资金涌入市场,相当部分涌入土地交易市尝房屋交易市常政府也出台财税政策,鼓励民众购买房屋。

效果很快彰显。从夏初开始,“地王”迭出,房价连涨。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说,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全国城市房价连续6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另有一份数据称,北京、深圳、上海三个城市房价的涨幅都超过了GDP的5倍。

很显然,房地产泡沫又来了。当然,过去一年间房地产业的泡沫式增长,不过是过去十余年来常规经济增长模式的再现。这种增长模式是高度依赖房地产业的,造成整个社会迅速房地产化:

第一,政治结构迅速房地产化。房地产业的畸形发展,乃是当代中国政治机制的产物。自上而下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以官员所辖地的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率为主要指标,而投资是可在最短时期内实现这两个指标快速增长的捷径。各级官员纷纷投入到投资竞赛中。这既表现于吸引外部的实业投资,也表现于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拆迁,人为地创造出房地产业的投资机会。

由此,政府首先获得了大量土地出让金,同时也制造了无数投资机会。房地产业富豪辈出,官员们则找到了创造好看政绩的最佳途径。这样的政府当然也倾向于制定一切政策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维护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比如,政府与开发商联手进行拆迁,现有拆迁制度的全部行政与司法程序都旨在协助开发商完成拆迁,而几乎无应被拆迁人的申请中止拆迁的可能性。

第二,经济结构迅速房地产化。随着房地产业繁荣,地产投资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接近20%,占GDP的比重接近10%,有一半居民消费靠房地产来支撑。用某官方专家的话说,房地产业已成中国经济的直接“命脉”。

房地产业在经济结构中一枝独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绑架了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观察过去几年来的宏观调控,可以发现一个显著事实:收缩性政策与通胀性政策是严重不对称的。收缩性政策总是雷声大雨点小,通胀政策则如开闸洪水,廉价货币总会一涌而出。对于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监管部门也向来是睁只眼闭只眼。至于地方政府的政策花样就更多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