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信(4)

中国的修养 作者:曹胜高


第二,要敢于坦诚己见。人有的时候不自信,是因为不敢讲真话。有的人从小受父母的影响,父母特别严厉,孩子就善于撒谎,来避免一些惩罚。但是成年之后,为人、做事就不能太怯懦,要敢讲真话,讲实在话。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也没有绝对的权威,不能害怕犯错误。说话要多讲真话,再就是多用肯定的语气,要斩钉截铁,正如我们前面讲的,在言语上要“弃疑滞”。为人说话要敢于坦诚己见,敢于提出见解;做事情要敢于当机立断,敢于承担责任。这样就能逐渐把心胸打开,慢慢地树立起自信来。

第三,要注意扬长避短。人的短处、缺点是改不完的,每一个长处的反面就是短处,比如聪明的人思虑过重,谨慎的人则优柔寡断。扬长避短,就是把长处尽量的发扬,不计较短处和缺点,自信心正是建立在长处的发扬上。一个人容貌丑陋,就不要去做那些外表美丽的人的陪衬,而要找到自己另外的长处。他可以做到学富五车,写珠玑文章,天下人都不见他,但天下人都在读他。比如说,韩非子口吃、扬雄口吃、司马相如也是不善言谈,温庭筠和贺铸貌丑,他们的文章流传千古,天下人只见其文,不见其口吃貌丑矣。以思想、见解去对比华而不实,这就是扬长避短。

第四,要经常开怀大笑,也可以说是要敢怒敢喜。小孩子非常天真,伤心时号啕大哭,高兴时喜形于色。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发现笑越来越不由衷,难得开怀大笑,更多的是出于礼貌的笑,而悲伤也不再愿意让人看到,只能一个人静悄悄地伤感。笑能打开自己的胸怀,也能感染周围的朋友、同事,该笑的时候一定要开怀大笑。这样也能慢慢地培养起自信。只有自信的人,才能敢于负责,善于负责。

三、自律

要实现志向,除了自勉、自爱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律。一是因为不能律己者,必律于人,二是只有律己,才能律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自律在激励自己、砥砺志向、成就事业、树立权威等方面都很重要。

要自律,最关键的是要明晰自己的瑕疵与不足。

凡人皆有切身之病,刚恶柔恶,各有所偏,溺焉既深,动辄发见。须自己体察所溺之病,终身在此处克治。(《曾文正公学案?正心》)

这个“病”不是器官、生理方面的病,而是人的修身之病,是人的不足之处。有的人过于刚强,则失之于粗鲁;有的人过于柔弱,则失之于寡断。这些毛病沉溺过深,成为切身之病,就会在所做的每件事情上、所说的每句话中表现出来,一行动就会发现它已经是自己的累赘。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体察自己的所溺之病,明晰了这一点,用终身之力也要将其克忍住、治理住。

孔子说得很清楚,人都有普遍的毛病,即“色、斗、得”: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好色是人的本性,“食色,性也”。有这个问题,就要尽量让心情宁静下来。就像孟子讲的,食色,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不能有所溺,一定要做到有约束。斗狠,也是一个普遍的人性缺点,血气方刚的壮年人,容易冲动、发脾气,最终常常因为不能忍坏了大事。贪婪,更是人的阴暗心理,就是孟子讲的“寡人好货”,“货”是财货,人都是从开始一点一点地去贪,后来越来越多,最后毁掉自己。人要自律,就首先要在内心里对自己有所了解,把自己的问题想清楚。

《礼记?表记》阐述了人的缺点,告诫我们该怎么自律: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这里指出了人的一些普遍的毛病,也让我们知道:自律,是从小事一点一滴做起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