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等收入者群体与社会治理(2)

城市社会治理 作者:李友梅等


其划分标准考虑因素有目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达到全面小康时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市化进程及国际参照标准(世界银行)。其预测是以2020年人均年收入作为现阶段中等收入标准的基础。具体测算过程如下。

(1)以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2 8元和农民人均纯收入2475 6元为基础,城乡都用年均增长6 5%的增幅外推,到2020年将分别达到22500元和7200元。当年城市化水平可达60%,经过城乡加权计算,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可达16380元。

(2)以全面小康社会为标准,测算出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000元,经过加权计算(城市化60%)得出,城乡居民中等收入者年收入为14000元。

(3)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全球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均收入起点标准为3470美元,经购买力平价调整,约合14500元人民币。综合分析显示,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中等收入者的收入标准其“下限”为人均年收入15000元左右,“上限”为其25倍即37500元左右,在37500元以上,则为高收入者。

但是,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差异、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完善等原因,我国中等收入者群体的界定不仅要根据经济收入,而且还要对例如家庭成员的职业特征、受教育程度、生活水平等相关的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才更符合客观的状况。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测算标准认为:家庭财产达到15万~30万元就可以算是中等收入者群体。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中有49%的家庭符合这个标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认为,中等收入者指的是“一定时期收入及生活水平稳定保持在中等或相对平均水平的居民群体”(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2004)。在他们看来,除了经济收入以外,生活水平也是界定中等收入者的一个重要标准。苏海南认为,收入水平是确定中等收入者的首要条件,中等收入水平是一个收入水平区间,不是一个绝对数,并且这个收入区间还要以一定地区、一定的时期为条件。中等收入者群体是相对水平上的中等,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中等(苏海南,2003)。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能够反映出他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地位等。所以有些学者立足于职业来界定中等收入者群体。李正东用四大领域来概括中等收入者群体的构成,他认为中等收入者群体包括:“社会管理领域:国家机关及工作机构中初级负责人及初级办事人员、国家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及办事人员、城镇集体企业负责人、中小型私营企业负责人、三资企业中方初级管理人员;知识领域:中级知识分子,一般知识分子;服务领域:金融、贸易、商业人员、邮政、电信人员、传媒、演艺和咨询人员;其他领域:国家公务员、经济业务人员、政治保卫人员、个体工商户、知识工人”(李正东,2001)。徐泅河也指出,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人们把那些生活既不富有也不贫困,处于整个国家中游水平的群体称为中等收入者群体,而鉴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特殊国情,为了研究和表述的方便,把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处于中间状态的群体称为中间阶层,也可以说是中等收入者群体(徐泅河,2001)。

从上述几方面的界定来看,虽然各位学者研究角度不同,但是,他们基本上按照经济收入、生活水平以及其他综合因素来界定我国中等收入者群体。“中等收入者”概念的提出,淡化了相关研究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一个指向明确、易判断的划分方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林弘,2003)。目前,在官方文献中,只有“中等收入者”一说,本章的中等收入者群体是中等收入者的集合群体,在基本含义上等同于官方文献中的“中等收入者”。本章认为“中等收入者群体”指的是收入及生活水平达到中等或相对中等水平的城乡居民群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