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武则天:人人都爱狠角色

陌上芙蓉开正好:那些蜀中才女们 作者:唐玉霞 著


武则天:人人都爱狠角色

俗话说,“脏唐臭汉”。但是,汉、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盛大煊赫、我们引以为骄傲的年代,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自称汉人、唐人。在历史厚重的朱红色的黼黻上,有些脏臭其实都是可以忽略的。上帝说:“你们谁是干净的,谁就可以向这个妓女投掷第一块石头。”结果没有一个人敢。历史,有哪一段不是劣迹斑斑?人,在世上溜达几年,有谁不是一身细菌?

克林顿说:“我和希拉里的婚姻犹如挂毯,厚重多彩而又结实,没有人可以将它扯断。”汉唐的历史于我们中国人,也是如此。那些为后人诟病的男男女女、情情色色,可以上升到一票否决,也可以忽略成个人小节。

在唐朝这匹历史的挂毯上,第一男主角当然是李世民、李隆基等,第一女主角当然是武则天、杨玉环等。如果不分男女,第一主角,当然是武则天,也只有武则天。她的刚毅、她的铁血、她的放纵、她的豪迈、她的帝王手段以及持续到82岁绵延不绝的绯闻艳屑,历史发展到今天,无人能出其右。

这个无法用才女、名女来概括的女人,任何一个用来修饰女人的词,都压不住她的霸气。她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历史展开长长的画卷,武则天是如椽巨笔饱蘸的殷红,厚厚地坠落在宣纸上,洇染开来,穿过浓墨染红案牍。即使卷起这幅画卷,这一粒红字仍然惊心动魄。

再坚强的人也有流泪的时候

武则天,据说是四川广元人。在中国历史上,但凡是个名人,往往到处都有人认亲戚。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是中国世俗文化非常真实的一面。何况武则天这位中国几千年来唯一的女皇帝?

女皇出身倒是很寻常。在门阀观念束缚严重的隋唐时期,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是个很没有地位的木材商人。虽然商人有钱,但是唐朝并不一味拜金。武则天的父亲是个很有见识的人,想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于是想办法做了个小官——他不是有钱吗?虽然官小,但平台不一样,有机会结识能人、积攒人脉。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于河东和太原之时,多次在武家留住,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士彠资助钱粮衣物。所以唐朝建立以后,武士彠以“元从功臣”历任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判六尚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都督、荆州都督等职,贞观中,累迁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在职场一路跑高的过程中,武士彠的妻子去世了,于是由唐太宗为媒,武士彠续娶了杨家姑娘,杨家当时门第很高,这一点弥补了武士彠出身的缺陷。但是杨夫人不知道是剩女还是寡居,这时候已经四十出头。结婚后,这位杨夫人先后生了三个女儿,武则天是小闺女。

贞观十一年(637),武士彠已经去世,14岁的武则天应召入宫,做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入宫之前,母亲杨夫人不舍得,侯门一入深似海,何况是宫门?武则天却说:“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14岁的少女乐观、坚强、自信。也可能是武士彠去世后,前妻留下的两个儿子以及武氏族人对杨夫人和三个女儿非常不好,身为女子,改变命运的机会并不多,心思重的武则天也许将入宫作为报复同父异母的兄长、扬眉吐气的机会。

但是眼下还是盲目乐观,看不出这次跳龙门的光明之处。虽然年轻的小女孩无疑会招老男人喜欢,而且新娶的媳妇三天新,唐太宗给她赐号“武媚”——一个妩媚的可人儿,但是显然武媚不是唐太宗好的那一杯茶。唐太宗对女人的选择更倾向于敬爱有加,而不是宠溺这一路数。唐太宗一生最爱的女人是长孙皇后,和魏征是著名的贤臣一样,长孙皇后是个著名的深明大义的贤后,朴素、低调,动辄劝谏;唐太宗喜欢的另一个女人徐惠妃,也是个知书达理的贤妃,也是简朴、低调、谨慎、本分,贤明是一生追求,也是道德的底线。武媚的行事显然不是这个风格。对于太宗时期宫中的生活,史书并没有详细的描述,仅见武则天自己在晚年时回忆的自己为太宗驯马一事。当时,太宗有匹名马狮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太宗就问身边的妃嫔,你们谁有办法?武媚侍候在侧,对太宗说:“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书上是说太宗壮武氏之志,但是任何人都会心下一惊,这个娇滴滴的小女孩怎么心这么狠?以唐太宗一生刀头舐血的生涯,以及对女性价值观的认同,垂暮之年显然消受不起武则天飞扬的个性和浓烈的血性。武则天的不受宠爱在情理之中,且唐太宗已年老多病,对女色也有心无力。武媚的后宫生涯第一次放飞时就遇到了下雨。

春雨有情。唐太宗缠绵病榻,后宫妃嫔们在近前伺候,皇子们也要来侍疾。一来二去从眼熟到心动,武媚和太子李治暗生情愫。“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之”,解读《唐会要》的说法:18岁的李治对22岁的武则天一见钟情,这种感情因为是与父亲的妃子的不伦之恋,因为偷偷摸摸而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既深刻又快乐。649年,太宗驾崩,宫廷制度的铁律为两人之间的爱情设置了一道栅栏,武则天按照规定被送到感业寺削发为尼。命运的小舟一下子荡进了死胡同,对于正值韶华的武媚来说不啻当头棒喝。黄卷青灯,也就是这个时候,这个对于命运的走向一直非常主动、非常强悍的女人流下了无助的泪水。她在情感和人生的双重走投无路下,写下了那首真诚缠绵的《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伤感会显得软弱,这个时候的武媚娘只是一个青春年少的女人,孤寂的僧尼生活扼杀着蓬勃的欲望,而青春的欲望像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武媚娘一方面是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出路,整个人生完全走投无路;一方面是内心的挣扎,唐太宗去世,唐高宗即位,渺茫的希望只有寄托在唐高宗的身上,可是米饭放久了也会变硬,那个曾经情意缱绻的男人,如今大概早就将自己忘在脑后了。在后宫中度过了十数年的武媚娘,太清楚一个皇帝面临的选择之多,后宫粉黛如云,自己只是个渐渐老去的前朝才人,简直跌在人生的井底,爬出去浑如南柯春梦。痛苦辗转中,唐太宗的周年祭日到了,李治来到感业寺进香。李治的这一行,也许不是天不绝武周、天要绝李唐,而是武媚娘自己努力的结果。比如,她应该是将那首《如意娘》辗转送给李治,打动了李治的心。不然,李治为什么时隔一年之后偏偏去感业寺呢?不管怎么说,风雨故人到。25岁的武则天和21岁的李治分别经年,此时此刻相思之苦汹涌而出,化作潸然饮泣,无语凝噎。“武氏泣”,“上亦潸然”,《唐会要》几笔白描传达出了感业寺上演的这一出鹊桥会的凄美伤感。

天无绝人之路,不是天不绝人,而是人自己为自己找出路。一方面,唐高宗李治是个多情柔弱的男人。母亲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年仅9岁的李治悲不能忍,一路送葬一路哭泣。唐太宗和舅舅长孙无忌都看出了这个孩子的慈善和孝悌,唐太宗自己都不无担心地说这个儿子仁懦,所谓的仁懦其实就是懦弱。唐太宗请前朝高祖的后妃薛婕妤给李治当老师,薛婕妤贤淑慈祥、善良仁和,既是李治的老师,客观上又扮演了李治母亲的角色。这样的环境,养成了李治对年长女性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取向随着年龄的增长,注定要体现在自己的情感选择上。所以,他爱上年长的武才人、眷恋性格刚毅的武才人是情理之中的事。这样,李治和武媚就有了相见欢的必要、再聚首的可能。但毕竟是露水夫妻,没有任何保障和未来,需要全仰仗男人的心思。聪慧如武则天,当然明白男人的心思从来就是不可靠的。这个时候,有人伸来了橄榄枝,说句实在话,这可真是老天在帮武则天的忙了。

当然,李治后宫中妃嫔如云,李治最宠爱的是性格泼辣的萧淑妃,萧淑妃先后生了几个皇子皇女,更加恃宠而骄,正牌王皇后被冷落在一边。无子又无宠的王皇后不甘心,想改变局面,既然自己不得皇帝的欢心,那就找个能讨皇帝欢心的女人来制衡萧淑妃。得知李治在感业寺与武媚娘相见,再续前缘,王皇后干脆主动跟李治挑明,将武媚娘纳入宫中,借此打击萧淑妃。正在两情缱绻却又左右为难的唐高宗顺坡下驴,公元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期已满,武媚娘还俗入宫,很快生下第一个儿子——李弘。前朝的武才人如今是武昭仪。

人生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意外,也不是巧合,都有意义。

你不勇敢,没有人替你坚强

武昭仪前后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她的子女这么多,可以推想专宠之久。后宫之中,历来都是母以子贵,武昭仪一方面频繁地开枝散叶,一方面受到唐高宗的宠爱,地位日益巩固。位高心更高,情长路更长。武昭仪早就不甘心做王皇后的棋子,她也不是王皇后所能控制的傀儡,渐渐从王皇后的同盟军里脱离出来,自立山头。气焰越来越嚣张的武昭仪促使曾经被冷落的王皇后和如今也被冷落的萧淑妃站到了同一个阵线,后宫之中,形成了武昭仪与王皇后、萧淑妃抗衡的局面。

王皇后真是开门揖盗,而且是大盗。

抓住机会、充分利用机会的武昭仪主动出击,她要再下一城,向皇后这个后宫最高的位置冲击。唐高宗的耳边从此不得安宁。但是,皇后的立废关乎国家大事,光是吹吹枕边风、打打边鼓,没有铁案如山,想扳倒王皇后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制造了一系列莫须有的事件之后,宫斗戏已经演绎得够多了,在此可以参考《甄嬛传》《步步惊心》《金枝玉孽》等等。压倒王皇后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武昭仪襁褓中的长女的突然夭折。宫女们对痛哭的武昭仪和震惊的唐高宗说,在婴儿去世之前王皇后来过。失去爱女的唐高宗割断了对王皇后的最后一丝情感,他下定决心废黜王皇后。当然这也不是一句话就成的事儿,武昭仪还要继续努力。当然,最后因“阴谋下毒”的罪名,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为庶人,打入冷宫囚禁,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这是废,废是为了立,但是这立后比废后更困难。唐太宗去世前留下好几个顾命大臣,这几个顾命大臣都很强势,把持着朝政,高宗本身又软弱,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当朝重臣一力反对,高宗一时无计可施。但是如此一来,一直受到顾命大臣挟制的唐高宗更加不满,倒是和武昭仪站到了同一阵线,为了帮武昭仪登上皇后宝座同仇敌忾对付大臣。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最终32岁的武昭仪登上皇后宝座。接着,反对立武则天为后最强烈的宰相褚遂良等人被贬为外州都督。什么叫政治?政治就是团结能够团结的尽可能多的人,来对付共同的敌人。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同样,有多大的舞台,就有多大的雄心壮志。武皇后露出当年调驭狮子骢的面目,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皇后宝座还没焐热,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派人将被囚禁的废后王氏和萧淑妃各打一百棍杖,砍断手、脚,投到酒瓮中,就是这样,还余怒不消地说:“令二妪骨醉!”让她们骨头都醉掉。这样残酷的手段,从另一个方面可以看出武则天时期后宫、外廷斗争的激烈,以及她长年的痛苦挣扎和遭受的刺激,当然也得承认她这个人的狠毒。王皇后和萧淑妃痛苦不堪,在酒瓮中哭喊了几天几夜,才气绝而死。王皇后的绝命语是:“愿大家万岁,昭仪承恩,死自吾份。”萧淑妃大声骂道:“阿武妖滑,乃至于此,愿他生阿武为鼠,吾为猫,吾当生生扼其喉!”都不是善茬,不过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各显神通。

显庆四年(659)四月,武皇后借故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至此,反对武皇后的大臣都被或贬或杀,一个不剩。内宫外廷,铲除异己,武皇后稳定了后位。

杀伐决断,武则天从来就不是个手软的人。有手段未必能成大事,成大事必须有手段。

安吉丽娜·朱莉有句名言:“生命总是伴随着无数挑战,唯有那些我们可以承担和掌控的挑战,才不会让人心生恐惧。”武则天将人生的挑战全部踩到脚底,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格局?

政治舞台上的李治和武则天,既是伙伴又是对手;感情生活中,他们既是夫妻又是朋友。我们看见,李治和武则天的爱情始终在和谐与人性的轨道上前行。但是在权力面前,父子会反目,夫妻会陌路。武则天登上皇后宝座以后,其机智精明“通文史,多权谋”的长处,得到了长足的发挥和发展。尤其是在朝政上“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她经常替平庸懦弱的李治执政,处理国事。唐高宗患上了头风之疾,这是他们家的遗传病。病一发作就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他只能将国家大事委托给武皇后。渐渐地,高宗李治形同虚设,唐朝权柄尽在武则天掌握之中。

为政治利益夫妻二人开始推手交锋,唐高宗向宰相上官仪表达了不满,书生气十足的上官仪直接建议废黜武后。这主意出得不留一点余地。但是,这个时候的武则天已经羽翼丰满,上官仪的废后诏书还未草拟好,武后就已接到消息。她直接来到高宗面前,当面质问唐高宗。面对咄咄逼人的妻子,唐高宗的懦弱本性展露无遗。上官仪成了替罪羊,其家人被斩首的斩首,被收监的收监。后来武则天得力的女秘书,在武周、唐中宗、唐睿宗时代,在政治中心长袖善舞了三十二年的才女上官婉儿,也就是上官仪的孙女,因此降生在监狱之中。这是另一个话题,唐初,女人们故事很多。

虽然历史的惯性要把女性拒绝在权力大门之外,但是历史又无奈地给武后打开了一道大门。无论唐高宗对武则天有过怎样的抱怨和担心,但终归还是欣赏她的韬略、智慧和才能,对她的信任超过了对太子李显的。683年,唐高宗久病不治,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武则天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后被尊为皇太后。

小男人不可一日无钱,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武则天玩弄权柄已经上瘾了,她很快联手外臣宰相裴炎,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唐睿宗一直被武则天软禁,她自己临朝称制,自专朝政。

这还不够,这还不是权力的顶峰。时势造英雄,性格决定命运。以非凡的政治才能和智慧,690年,武则天67岁时,在洛阳则天楼,宣布改唐为周,称“圣神皇帝”,改元天授,并降皇帝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从此武周取代了李唐,武则天正式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如果说,武则天在称帝前三十余年的政治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政治才华的话,那么在她称帝之后的十五年中,则同样充分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

越复杂的岗位,越能锻炼人

牝鸡司晨,女人乱政。历来认为女人干政是坏事,那是对女人能力的蔑视。武则天的伟大在于,她执政的几十年,推动了唐王朝的发展,并为唐王朝从贞观之治走向开元盛世打下了充裕的物质基础,做好了人才储备。

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一个贡献是,她打击了保守的门阀世族。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地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统治的终结,这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二个贡献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户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的380万户增加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的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0.721%。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第三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道:“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沈既济的这些话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制科。有一次,策试制科举人时,她亲临考场,主持考试。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与否的主要标准。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是否为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她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刺激了士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除考选文官外还增加了武官考试,她还开创了用殿试的办法,亲自测试贡士,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还允许有才能的人自荐。通过种种措施,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制度,为一般的下层阶级参政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涌现了一批如宰相狄仁杰等有才干的大臣,扩大了中央集权统治的社会基础。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软实力的全面发展。

当然,无论执政还是称帝,武则天的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对于武则天这样强悍的人来说,越是复杂危险的岗位,越能锻炼她的政治能力,越能调动她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比如684年,唐高宗刚去世,武则天遇到了政治生涯的第一次重大危机:徐敬业、徐敬猷兄弟联合唐之奇、杜求仁等人,以扶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武后当即以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自杀。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刺史琅邪王李冲,垂拱四年(688)八月于博州举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刺史越王李贞起兵豫州呼应。武后遣人击之。琅邪王李冲起兵七日败死;九月,越王李贞兵败自杀。

这是大的危机,至于小危机,和朝臣不停地博弈、和李姓族人的争斗、与武姓族人的争斗,那是频繁发生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政治环境和生活环境下,武则天通过不断的斗争一步一步积攒着自己的政治资本。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唯一的女皇,在她执政的半个世纪中,政绩显赫,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历史的顶峰。

谁的身后不拖着长长的影子

位高权重,铁血统治。武则天的一生是备受争议的一生。作为皇后、女皇,武则天为后世诟病的有四件事。

第一是她是李世民的妃子,转而成了李世民儿子李治的皇后。不要说本人出身商贾,门阀太低,就是这一层身份,也是实在不堪入目。但是,首先这是自保,其次唐朝风化本身就不够严肃,且当时受到胡人生活习惯影响,所以虽然没有什么骄傲的,但是纵观起来,也实在算不得武则天本人有多大的问题。

第二是对自己的儿女下手太重。武则天一共有四子二女,其中长女还在襁褓中就成了武昭仪扳倒王皇后的牺牲品,虎毒不食子,武则天作为母亲杀死自己的女儿,简直是她的致命缺陷之一。武则天的另外四个儿子,大儿子李弘早早被立为太子,并且曾经因为在后宫看到萧淑妃的两个女儿30多岁还被幽禁在后宫,向武则天求情。据说,武则天虽然答应儿子将两位公主嫁了出去,但是从此也对这个儿子心怀不满,后来毒杀了李弘。但是,根据史料分析,李弘本身身体就不好,一直患有肺结核。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这就是绝症,不需要武则天动手,且当时高宗尚在,还没有传位给李弘,武则天不用这么着急。二儿子李贤继李弘之后被立为太子,很快遭到废黜。废黜的原因是他表现得太有能力、太有野心,为武则天所不能容忍。还有一个说法,李贤其实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姐姐贺兰夫人通奸所生,武则天当时在后宫地位不稳,只好将孩子认在自己名下。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先后也遭到武则天的虐待,但是都是政治上的。李显即位不久,被武则天联手顾命大臣裴炎废黜为庐陵王;李旦即位,但是常年被软禁在偏殿。母性的黯淡,还是因为欲望的嚣张。也是,这一份尊荣和权势得来艰难,不舍得放手,要尽情发挥。

武则天虽然对李显、李旦非常严苛,但是并不狠毒,毕竟是她自己的儿女。但是唐中宗的长子邵王李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及郡主婿武延基曾经窃议张易之兄弟“何得任意入宫”,张易之投诉于武则天,武则天要李显好好教训自己的孩子。末了,李重润、永泰郡主、武延基都被李显勒死,虽然武则天没有明令李显杀死她自己的孙子、孙女、孙女婿,李显有处理过度之嫌,但是武则天的残暴已经成为大家的既定印象,这笔血账也被算在了武则天的头上。

第三是任用酷吏。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置于洛阳宫城之前,随时接纳臣下表疏;同时,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后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告密之人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为奖励告密,武后对告密者破例授官:以卖饼为生的侯思止,是一名无赖,因诬告舒王元名与恒州刺史裴贞谋反,被任命为游击将军、侍御史;王弘义,以无德行见称,告乡里谋反,擢授游击将军、殿中侍御史。同时,武后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严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渐增多。于是,在朝廷内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以致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诀别,惶惶不可终日。在这样的恐怖气氛中,人人自危。

任用酷吏,想来也是武则天巩固自己统治的手段之一。当时女皇即位,手下各种力量争斗,为了稳定统治局面,以酷吏来监视朝臣,以非常手段整治朝臣,武则天才能在政治局面中占据主动地位。政治从来都是血腥的,政治手腕从来都是上下其手无所不用其极的。

第四是蓄养男宠。中国社会对于女人行为如此放浪是不能接受、不能容忍的。唐高宗去世之后,年已花甲的武则天身边寂寞,先后养过很多面首:街头卖药出身的薛怀义,官宦人家出身、面如莲花的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至于其他美少年,更是不计其数。

虽然历代为此诟病不已,但也有人为武则天开辩。清人赵翼为武则天的私生活辩护,说:“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

不过这些男宠的下场倒都不太好。薛怀义为了吸引武则天的注意,自我感觉太好,一把火烧了武则天建造的明堂,直接导致了自己的被杀。至于张昌宗兄弟,虽然天天涂脂抹粉在武则天眼前晃悠,但是后面几年,女皇年事已高,政事多委于张易之与张昌宗,这两人势倾朝野,无恶不作,上自三公九卿,下至黎民百姓,都对他们恨之入骨。这直接导致了最后的“神龙政变”,结束了武则天的武周王朝。

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率羽林军冲进武则天的寝宫,杀张易之、张昌宗于迎仙院,并把与他们狼狈为奸的兄弟五个一并枭首示众,迎太子李显为帝。

同年十二月,武则天在洛阳上阳宫去世,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非常识时务,知道武周回归李唐,她也从皇帝回归皇后,保证入祖陵、享棺椁身后的安全。

繁华和辉煌,末了,不过是一场树倒猢狲散。历来如此。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武则天之前,以一介女流问鼎权柄的皇后,吕后是最为瞩目的一个人。武则天将王皇后、萧淑妃砍手砍腿做了人彘,就是效仿的吕后。

纵观吕后的一生,可以看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吕后,原名吕雉,字娥姁,是个普通人家的闺女。野花野草一样的小闺女最后淬火成钢,一路走来,受的苦也是齐腰深。小姑娘吕雉听老爸安排嫁给中年混混刘邦,穷得风餐露宿。吕雉犁田耙地,非常辛苦,尤其是先后生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高祖斩白蛇起义,开始的时候,条件不成熟造反很困难,刘邦跑到芒砀山落草为寇。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吕雉为此下了大狱。坐牢的日子当然很不好过,这样的日子其实才刚刚开始,刘邦没有人力、没有财力,自己还没有能力,被到处追杀。尤其是当时项羽的人力、财力都占上风,刘邦像丧家之犬,吕雉还不就跟漏网之鱼差不多?

几年闯荡下来,还真的成就不小,终于告别了朝不保夕、颠沛流离的日子。吕雉的生活基本上才得到保障,可是推门一看,刘邦的床上躺着戚夫人。而且,吕雉没有想到,自己连跟戚懿分一杯羹的可能都没有。刘邦喜欢戚夫人生的儿子如意。如意,光是这个名字,已经可以看到刘邦的钟爱之情。他想废掉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如意。“吕后恐,不知所为”,这个时候的吕雉就不能再忍着了,再忍,就灰飞烟灭了。斗智斗勇,保住儿子的位置是不够的,吕雉意识到不能被动等待,而是要主动出击。她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刘邦的政治伙伴,因为政治伙伴比男女关系更加牢靠。《史记》记载:“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刘邦称帝八年间,吕后协助刘邦,镇压叛逆、打击割据势力,对巩固汉朝统一政权起了重要作用,这也为她日后掌权做了充分准备。

当刘邦死后,刘盈继位,吕后由幕后走到前台,对刘邦的女人、孩子痛下杀手。历史上记得最清楚的是这个女人的辣手摧花:吕雉将戚夫人的手脚砍断,熏聋了她的耳朵,挖掉她的眼睛,灌哑药,弄成人彘放到厕所里,这样变态的行为非得是有着严重扭曲的心灵才能做到,而吕雉的扭曲是有着清晰的发展曲线的。一个女人,盖棺论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嫁了个什么样的男人。当年,正值芳龄的吕雉听从父亲对终身大事的安排,可见她是个乖巧听话的小姑娘;进门做后妈躬耕稼穑,可见她是个勤勉的小媳妇。但是,嫁了刘邦这样一个流氓,跟着他混了几十年,朱赤墨黑,看也看会了。就是个天使,也传染了一身病菌,何况一个在生活底层摸爬、在政治旋涡里挣扎的女人?能活下来,你再想美化她,用钢丝刷,刷得出血,她也不可能是一只洁白的羔羊。

一个女人,在这样一个男权社会,一步步走到最高峰,其艰难可想而知,这一路上披荆斩棘可想而知。所以,诟病武则天的残忍,杀了自己的儿女,诟病武则天的暴戾,任用酷吏,都是不完全合适的。在刀光剑影的政治舞台上,在兵不血刃的宫廷争斗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灵魂就是怎样扭曲的。

这世上任何一种坚强,都是柔软结的茧。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有一句话叫,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705年,女皇武则天与世长辞,死后葬在西安市郊的乾陵。陵前有代表六十多个国家形象的石刻人物肃立致哀,为她守墓,这种史上罕见的景象令人震撼,更显她生前的威仪。在她的墓前立有一块没有字的石碑,这与很多帝王死后极尽华美言辞的表彰完全不同。多少年来这块无字碑引起了人们许多议论:有人说武则天立无字碑的意思是让后人评价她的功过是非,自己说得再多也是苍白无力的举动;也有人说,武则天认为自己太伟大,无法用语言表达。事实永远胜过雄辩,假如人本地解读一个女性,这块巨大而空空荡荡的石碑,清晰地镌刻着一个女性浩荡的情怀和无语的心事。一言难尽,也是无话可说。

对于武则天来说,她是经历了大江大河、大悲大喜的人,经历过了,没有看不开的,看开了,也就能够放下。这一字不写也就完全是情理之中。但是,她真的会想开吗?真的能放下吗?不会的。当别人用“想开一点”劝慰你时,你用“想开一点”劝慰自己的时候,其实只是短暂地千万分之一地释放了你的心灵,你从来就没有想开过,也永远不会想开,就是这样。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的《资治通鉴》,对武则天进行了严厉批判。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评价又发生了变化,清代赵翼评价她是“前古未有之忍人”,即千古没有的残忍之人,但是赵翼也谓其为“女中英主”。

这个14岁就在权力高危地带长袖善舞的女子,漫长的近七十年的时间里在权力中心凌波微步,左右逢源。一个女人,要不然像武曌、吕雉那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血腥的铁腕,在政治的火热汤沸中分得一杯羹,要不然就要有清醒的洞察力,自知且知人。知道自己能力不够,知道别人的实力,给自己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待着。武则天这样的女人,她有原始资本可以依靠,这资本是美貌和智慧。说真的,她只是在该美的时候够美,在该狠的时候够狠而已。历史喜欢说“蛇蝎美人”,好像天底下的那些坏事都是女人做的,倒把自己给择了个干干净净。其实,都是在一个泥坑里打滚,谁比谁干净多少?她做对了最重要的几件事,所以她有资本任性地做些事情。

武则天活得很够本。这个女人,以在临死之前回归妻子和母亲的身份奠定了她在唐朝的历史地位,以丰功伟绩奠定了她在历史上的地位。她五十年的统治影响了此后多年的社会,即使一个字不写,她也是中国历史上不能忽视的伟人。

好了,现在尘归尘土归土。十五年的武周之后,唐朝进入混乱的中宗、睿宗时代,太平公主、韦皇后、安乐公主等纷纷登场,武则天是她们共同的榜样,也是她们共同的目标。但是不用担心,所有的甚嚣尘上都会归于宁静,因为武则天只有一个。当所有的效仿者都用自己热烈的血液祭奠膨胀的野心之后,大唐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开元盛世——新婚时光,无限的甜蜜喜悦与短暂。那厢,杨家有女初长成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