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卓文君:陌上人如玉 公子世无双

陌上芙蓉开正好:那些蜀中才女们 作者:唐玉霞 著


卓文君:陌上人如玉 公子世无双

卓文君,才女一枚,美女一枚。在西汉的天空下,卓文君的美与才虽不足以倾天,但肯定是一阵心灵的龙卷风,席卷了无数女人的内心——多少女人在情感的深处渴望像卓文君一样自由、任性、随心所欲。这阵龙卷风卷起的尘埃,也迷乱了无数男人的眼睛。男人都是喜欢美女的,有学识的男人,更是喜欢美女的,但是又有几个男人,能够遇到像卓文君这样一个年轻美丽、有才华、有家底的白富美?她不顾一切地跟着个一文不名的男人私奔,他只凭借操琴一曲,立刻撩动了她的春心。泡妞泡得这么短平快,从某个方面来说,也证明了这个一文不名的男人的个人魅力。所有的男人,无论是用阿玛尼包装,还是用玛莎拉蒂打底,其实他们更乐意看到剥除自己所有的外包装,以裸身的面目得到女人的青睐。这是对一个男人自身能力、魅力、吸引力的最有力的肯定,即使这个魅力也许只是肚子里的几句诗,或者一手好琴技、一张好面皮。

卓文君,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司马相如的虚荣心,虽然卓文君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满足司马相如的虚荣心。也许,这个寂寞的女人,只是想满足自己生理的需求、心理的需要。如此而已,仅此而已。

可是,本能的尽情释放,不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快乐和最终的目标吗?

我要在雪地上撒个野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这是司马相如吟诵给卓文君的《凤求凰》。在卓王孙的华屋广厦里,他一边操琴,充分展示自己的琴技;一边歌吟,充分展示自己的“中国好声音”;一边侧过脸,露出据说非常好看的左脸,全方位360°无死角展示自己的人俊、歌甜、琴靓。“贾氏偷窥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世间最复杂的是男欢女爱,世间最简单的也是男欢女爱,躲在窗子外面的卓文君心乱了。

卓文君是个不折不扣的千金小姐,她的父亲卓王孙是个富可敌国的大老板。卓家究竟有多少金银,外人不得而知,但史料上说卓家雇了八百奴仆,想想看,光养着八百奴仆就是个大手笔。卓王孙不管在讲求节俭的文景之治时代,还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绝对是不折不扣的VIP级别大富豪了。这样的人家,别说在小小的临邛县,就是在整个巴山蜀水,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土豪了。卓文君生于这样一个富贵之家,说娇生惯养都显得举重若轻,简直是金子打造出来的,钻石堆砌起来的。而且她的先天条件还非常好,是个大美人,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又善于鼓琴,文采也非凡,不意人间还有这等美人儿。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这个女孩子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大把大把花钱,但是她左右不了自己的婚姻,更加左右不了婚姻的走向。年轻的卓文君按照父亲的安排嫁人了。这人条件应该是不错的,按照卓王孙的财力,他不可能将女儿作为经济筹码,政治联姻的可能性更大,那时候商人地位不高,商而优则仕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中国商人的共识。这个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不要拿自由恋爱骚扰卓文君,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那时候女孩子们都是这样解决婚姻大事的。唯一的问题是,卓王孙选好的这个女婿早早死了。有人为了打造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婚姻的纯洁度,说卓文君还没有出嫁呢,男人就死了,她是个望门寡。这是安排卓文君又纯洁又倒霉的最佳版本。不过,我想这大概是很多男人为了美化这段私奔、神圣化这段婚姻,满足自己狭隘的贞洁观的一厢情愿。最大的可能是文君嫁了,跟蔡文姬一样,老公很快就走了,而且估计比蔡文姬的老公走得还早,可能这小伙子一早就是病恹恹的,架不住新婚宴尔,没多少日子就呜呼哀哉尚飨了。这样一个娇生惯养的小闺女,这样一个青春年少的小媳妇,在夫家显然是待不住的。还没有习惯新的身份,忽然就丧失了和这个身份的一切关系,那就回家吧。卓文君相当于出门去度了个假,假期结束。卓王孙又不是养不起闺女,那就接回家吧,以后再作打算。那时候没有什么守节守寡的社会要求,汉武帝的妈妈王娡还不是嫁了人生了孩子,回头又嫁给了汉景帝继续生儿育女?有一个千娇百媚的女儿,要是说卓王孙没有投资打算,那简直是辱没卓王孙的经济头脑。

说文君嫁过,还有一个合情合理的推测。如果只是个不谙风情的女孩子,自小养在深闺,年纪又不大,才17岁就思谋偷窥家里的男性嘉宾,一眼看中就跟着人家私奔吗?这个也太早熟了。红拂私奔李靖,那也先是红拂站在杨素身旁经年累月,久经考验,阅历深厚,亲眼近距离看见并听到李靖和杨素的交流,才能鼓起勇气下定决心。卓文君就是糊涂胆大,她也没法这么“奔放”。只有新寡,真正的年轻寡妇,一方面和前夫没有多深的感情,可以轻易丢手;一方面对于男女之情已经洞悉,按捺不住春心,忍受不住寂寞的煎熬,才能放得开。稍微清俊一点的男人,就让她动了心。又因为太年轻不懂事,富贵人家长大不晓得人世艰难,也不是深宅大院里从小规矩很多、家教很严格的大家闺秀,她爹就是个商人,所以她拔脚就敢走。

私奔,往往是女人的内心挣扎,男人基本上没有什么犹豫,尤其是一无所有的男人。无论是当年的司马相如还是后来的李靖,他们巴不得有女人跟他们私奔。如果还是有钱有才有貌的年轻小妞,简直是万里晴空落了一粒金疙瘩,不偏不斜,就落在他们的头上,简直是走狗屎运了。

司马相如是什么人呢?相如是“犬子”,这是他小时候父母给起的名字,就是我们现在乡下叫“二狗子”的浑小子或者村头叫“狗剩子”的鼻涕虫。司马相如少年时代很爱读书,同时也学习击剑,汉朝比较崇尚这个。他心中有自己崇拜的偶像,那就是赵国的一位宰相蔺相如,和廉颇上演一出将相和的贤相。司马犬子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蔺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这个“相如”没有那个“相如”人生曲折,却比那个“相如”丰富多彩。

司马相如是个心有大未来的人,成年之后,觉得老家这地方太小、平台太低,不会有太大的发展,要想人生有大前途,肯定要到政治中心,尽可能地靠近皇帝身边。于是,20来岁的他便只身来到京城长安,赤手空拳闯荡天下。司马相如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混得不错,曾经被汉景帝封为“武骑常侍”,虽然主要工作就是骑马陪着皇帝出去打猎,那也是陪着汉朝的核心人物汉景帝啊。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当时非常强势,因为有非常强势的窦太后在后面撑腰。窦太后一直想让这个儿子取代汉景帝。谁不爱权力?梁王也蠢蠢欲动,所以网罗了很多人才,其中有不少文学之士,惺惺相惜。司马相如和他们很投缘,感觉梁王这里专业更加对口、发展前景更好,于是向景帝称病辞官,跳槽到梁王府上混事,《子虚赋》就是在那个时候创作的。但是,司马相如很不走运,本来梁王是很被看好的,但是他生病死了。树倒猢狲散,司马相如也下岗了。到哪里去呢?良禽择木而栖,眼下无枝可栖,先解决生计问题,于是司马相如投奔到小时候的好朋友——时任临邛县长的王吉家中。上流社会少不了社交活动,身为当地著名企业家的卓王孙肯定要跟当地最高长官搞好关系,喝杯酒儿,听支曲儿。王吉当然会把司马相如带上,不就是添双筷子的事。何况司马相如是京城里面来的高尚人士,在汉景帝、梁王身边混过事儿的,带出来很体面。司马相如也没有什么不乐意的,一听说临邛城里著名的老财有请,可以好好补充肚皮里的油水,当然乐意。何况搂草打兔子,卓家有个年轻貌美兼新寡的闺女啊。俗话说,见鳖不逮三分过,人不风流枉少年。立马,露骨露肚皮比基尼式地来了首《凤求凰》。

司马相如这个人,人家慕名请你,不看僧面看佛面,好歹手下留情,你却把人家的闺女给拐带走了,这事做的,那是相当不厚道。不过卓王孙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被司马相如那层文化的光环炫花了眼,不明底细引狼入室,你还不知道你家闺女的底细?还让人家在前厅里拼命地孔雀开屏?人家开了屏叫了春,别的不说,你得先把门户看紧了——家里有颗定时炸弹啊。

即使以见多识广的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曲《凤求凰》也是涉黄的。撩人家小闺女对于司马相如这个走南闯北、经验丰富、手段老到的风流男人来说,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可以想象司马相如这个人是相当有胆量、相当会投机,如果在生意场上,未必输给卓王孙。不过直接抄底比起一砖一瓦创立家业更为便捷且迅速致富。卓王孙忙了大半辈子,没有想到是给司马相如打工。不管那些言情电视剧,包括香艳诗怎么添油加醋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是一见钟情,郎才女貌,基本上就是:司马相如慕名投机,卓文君年少寂寞,当然也是慕了名、窥了貌的。穷,人家小姑娘不在乎,她爹有的是钱,她基本上就不知道穷是什么。司马相如的名气够大,琴技够强,再偷看一下,相貌够帅,OK!爹呀,看来靠你给我解决终身问题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我自己解决就不是问题了。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卓文君要在雪地里撒个野。她没有很多顾虑,她顾虑什么呢?出身优渥的女孩子,往往有种肆意妄为、无所顾忌的冲动行为,如帕里斯·希尔顿,什么事不敢做,什么衣服不敢穿?国内的我就不举例了,只要稍微留心看看你身边的女孩子,如果家境太好而家教太少,往往是个不计后果、不顾一切的主儿。

我要在世界面前撒个娇

男女私奔这个事儿,受到打击最大的不是男女双方当事人。他们一撒脚丫子跑了,然后男欢女爱去了,正如胶似漆呢,一时间还没有空闲。烂摊子一股脑丢下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卓王孙没有地方跑,他得承担这伤风败俗的后果。司马相如再不是东西,闺女是自己的,谁让自己的宝贝女儿不争气呢?私奔,承受社会舆论与名誉损失的,主要是女方。再说,人家司马相如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主儿,没有啥可损失的,至于名声,人不风流枉少年,这是给风流相如锦上添花呢!卓王孙在家里气得干瞪眼。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跑到司马相如的老家成都,司马相如没啥储备资金,反正小卓有私房钱呢。女人一头昏,就会拿私房钱给男人花,这跟男人养小蜜如出一辙。千金散尽不复来,天天歌舞美食,坐吃山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开始面临着一个极大的考验。当新婚的甜蜜渐渐散去,而经济的窘迫渐渐逼近,尤其是彼此开始渐渐暴露的个性,多少有点需要磨合的不舒服吧。很多私奔在这个时候开始变质,这段私奔了不起就了不起在没有搞成虎头蛇尾的男女苟合,而是夫妻同心步步为营,虽然他们团结起来是将老爹,准确地说,是将老爹的钱袋子当成敌军来攻克、占领的。

穷则思变,司马相如这个坏小子出了个馊主意:咱们到临邛县在你爹眼皮底下开个大排档,让你爹掏钱,至少该给你的嫁妆得给咱们吧。昏了头的女人,这个时候不要说开酒店,就是让她开窑子估计也会言听计从。有时候想想真是替卓王孙、替天下为人父母者寒心,咱养儿养女,含辛茹苦,难道是为了某一天他(她)翅膀硬了,联合外人来榨干咱这两根老骨头?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临邛县,在卓王孙家附近开了一家酒店。昔日品茶听曲的卓文君,如今淡妆素裹,当垆沽酒,算珠轻拨;司马相如也不抚琴,而是像酒店的伙计一样穿着短脚裤,提壶洗碗干杂活,端盘子招呼客人,忙里忙外跑堂。都说卓文君这事儿做得浪漫,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弄油盐,文君当垆,排档西施,看上去很有现代人的经营思路。我说过,卓文君是个家境优渥、家教松散的女孩子,开饭店卖酒是个多么新鲜奇异的体验,何况还是为了自己的心上人?何况还是找老爸要钱?太好玩了。至于司马相如,说风流文人搞得跟店小二一样,太掉价了。司马相如介意掉价吗?他有那么脆弱的虚荣心吗?文人无行,行事放浪不拘一格,看看与他同时代的名人东方朔的奇闻逸事,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卖个酒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没有哪个父母可以斗过儿女,因为他(她)可以不爱你,他(她)现在还不懂得爱你,你却不能不爱他(她)。卓王孙乖乖拿出钱来,因为,穿鞋的怕光脚的,闺女跟人私奔就是丑闻了,还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摆出阵势,哪儿疼就捅哪儿,谁能吃得消?得,花钱消灾。卓王孙送给小两口一百名仆人和一百两黄金,让他们购买田产、房屋;同时,还厚备嫁妆,正式接纳了这位把生米已经煮成熟饭的女婿。从此之后,这对小夫妻又过上了整天饮酒作赋、鼓琴弹筝的悠闲生活。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很顺利。基本上,卓文君这一单Case做得还是很漂亮的。司马相如是个绩优股,看着看着大盘就上去了,一路飘红,屡屡涨到停盘。人家不是光会弹弹琴、耍耍心眼、敲敲老丈人的竹杠,人家的《子虚赋》《上林赋》写得那叫个壮观,西汉有只牛在飞,那是因为司马相如在吹。吹牛,要看对谁吹、吹的是谁,皇上被吹得心花怒放。汉武帝即位,读了《子虚赋》,深为赞赏,汉武帝本来就是个好大喜功的主儿,召见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又写了《上林赋》献上去,汉武帝大喜,拜为郎。后又拜中郎将,一路加官晋爵。一介文学侍臣,能够得到皇帝如此赏识,是汉武帝好这一口,其实说到底,也就是个耍笔杆子的,靠写文章能把自己写进中央政府最高层。汉朝真是比较好混。说什么百无一用是书生?一耳刮子扇得他满地找牙去。

卓文君当年的私奔、后来的当垆,虽然显得任性,但因为后面收得好,前面的就成了趣话甚至佳话。可是故事不会到此为止,只有公主和王子从此以后过着幸福的生活,反正他们只要坚持到结婚就大功告成。当激情渐渐消弭,当荷尔蒙渐入低谷,爱情不能长生不老,婚姻也不是一张情感包票。

你当温柔,却有力量

私奔,需要激情就够了,但是私奔之后,需要的远远不只是激情。何况激情之所以是激情,就像40℃的高烧一样,时间一长,会烧出毛病来。时间降下温度,激情掩盖的东西渐渐浮出了水面。

将卓文君留在四川老家,司马相如一个人在京城里当官。因为是文学侍臣,这个官基本上是比较悠闲的,不需要带兵出征,不要开衙问事,也不用天天去皇帝跟前应卯儿,有大量的时间自处,喝喝小酒儿,写写小字儿,听听小曲儿。自然,这样位高才高的中年大叔,身边少不了有美人陪伴。时间久了,就出问题了。不出问题才怪呢。

奇怪的是为什么卓文君要留在四川?为什么司马相如一个人在京城?夫妇俩长时间两地分居,既不正常更不人道,既不合情也不合理。黄娥留在老家,杨慎一个人到云南,因为杨慎是流放,受苦,黄娥需要回家帮他稳定后方,照顾老的小的,主持一个大家族。卓文君是为什么呢?首先,司马相如这个人家里不是大家族,不然也不需要敲诈老丈人捞取人生第一桶金,卓文君没有理由去打理司马相如的家族业务;其次,卓文君如果是照顾卓王孙,更加不可能,当年她能一甩手把老爹放到了炉子上烤,跟司马相如私奔,如今都嫁了,怎么会为了老爹撇下老公?而且以卓王孙的家业,不可能就一个闺女啊,要是一个闺女,所有的财产只有唯一的继承人,哪里还用得着司马相如开酒店寒碜老丈人?而且说到底,他就是生病卧床无人照料,也不会一卧多年,害得闺女出现家庭危机。

危机来了,总是在中年。司马相如喜欢上了一个茂陵女子,想纳她为妾。他写了封家书给卓文君,告知一声。卓文君看了信,怎么办?要是他铁了心,她也没有办法。对于铁了心的男人,八匹马都拉不回来,不要说一个远在千里外打不到够不着的老婆。司马相如的心不是铁板一块,或者说,大多数文人的心都不是一块铁板,所以他容易无情、容易多情。卓文君了解自己的需求,也了解司马相如的软肋是哪一根。她没有一跳二闹三上吊,而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卓文君的文学才华派上了用场,她给丈夫写了封回信,就是那首著名的诗《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到这里,这个女人突然让人刮目相看了。假如说此前,这个女人给人的感觉是被自己的欲望蒙蔽着,被司马相如牵着鼻子走,那么,现在,她长大成人,乃至成熟了。她对司马相如说,我们曾经有过非常幸福的日子,我对你的感情非常深厚,但现在你三心二意,那么我们就结束吧。我希望的爱情是得到一个忠贞不渝的有情人,白头到老不离分。也就是说,不是你这样一个见异思迁,经不起时间、距离考验的男人。最后两句是喝分手酒时候的温馨提示:男人应当胸怀大志,不要迷惑于区区小利。

这是我看到的最有骨气的怨妇诗。没有哭诉抱怨、恐惧哀求,而是自立自强并且自忍。说真的,这首诗里的胸怀和气质比《上林赋》《子虚赋》里那些虚头巴脑的耍文字真实且健康多了。闺房里,文字舞出了刀光剑影,在文字的刀光剑影里杀人于无形,至少是给司马相如那根花花肠子做了阑尾手术。

这个女人最了不起的是,无论是17岁,还是37岁,她明白,靠天上掉馅饼、靠爹妈之命媒妁之言、靠朋友介绍婚介甩卖,都不如靠自己。包括男人,包括爱情,包括幸福,包括得到,包括守住,包括回头。她的话说得有理有情,地球人都知道她还是希望司马相如回头的。从标题就能看出来,卓文君还是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

司马相如终于被打动了。“打动”这个词让我觉得又无奈又卑微。在爱情与婚姻中,女人注定是卑微的,即使她老爹拿座金山垫脚,她也够不到他欲望的最高层。这一次,卓文君成功了,司马相如回头了。他回信说:“诵之嘉吟,而回予故步。当不负丹青感白头也。”司马相如没有辜负当年人家的私奔,也辜负不了了,因为他得了消渴病,就是今天的糖尿病。他的人生已经快走到尾声了。司马相如最终死在了卓文君怀里。只要回来就好,至于原因,那就算了吧,人生要是认真,有哪个人值得你去爱、去托付终身、去跟他将一日一月过成一年乃至一生?

曲终,旧事如烟散,旧人在眼前。哪怕是渐渐不再专注的爱情、渐渐冰凉的身体,和渐渐不再跳动的心。对于女人,一段封存的爱情也许是更为稳定的安慰。卓文君的愿望基本实现了。

你当温柔,却有力量。你的温柔是天性,也是武器,你的力量是温柔覆盖下的坚强和硬气。当人生出现危局难关,温柔是抵抗千钧来袭的四两拨千斤,而只有你的力量才能支撑你、挽救你、成就你。

卓文君不是才女吗?才女跟才子还玩过一次文字游戏。司马相如喜欢上哪个女孩子了,这位才华盖世的大才子又提笔写了封家信,这封家信简单,只有十三个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什么意思啊?不用直说,从一到万,偏偏没有亿。无亿便是无意。信中内涵是:卓文君,我对你已无情意,就这样算了吧!卓文君呢?文字游戏玩不倒卓文君,她回了一封《怨郎诗》,又称数字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蜡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似火红,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啊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司马相如不是写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就是没有亿吗?好,卓文君反其道而行之,以不厌其烦的文字龙门阵写下一个痴心女子多年来的百般期盼、千般思念,以至柔肠寸断,再也无心弹琴作诗,只是站在家乡村口,朝着你归来的方向,日夜等待,望穿秋水!这还不够,我再送你个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诉说每一年的艰辛与苦楚,只盼下辈子让你做女人,我来做男人,好让你体会一下!不,下辈子我来做男人,让你知道作为女人的苦楚,让我好好珍爱你。她有多么真诚多么哀肯,大概只有她自己知道。不过世人只是看到了她的俏皮,看到她的机敏。这个女人不简单,这个女人也真是不容易,即使是一个自己看中的男人、一场自己甘愿的私奔,还需要在后半生斗智斗勇斗文章。

疼痛的时候,能让你看清很多东西。但是人,尤其是女人,太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

私奔,有眼光还得有手段

私奔,其实风险很高,尤其对于女人而言,名誉、身家全盘押上,近乎一锤子买卖。按照世俗的价值观,卓文君的私奔是成功的,司马相如不负众望地登上高位。虽然在汉武帝时代,一介文学侍从的社会价值与现实价值都不是很高,但是作为辞赋家,司马相如已经用手中的笔叩开了帝王之门,这不是古往今来众多文人皓首穷经、寒窗几十载所向往和努力的方向吗?而且从此文章流传,比起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的权臣们在知名度上具有更为漫长的历史意义。虽然中间有一点点曲折,谁的婚姻里不曾落过沙子?像这样才子佳人站在聚光灯下的婚姻只怕都是黄沙漫漫灰尘满面。

卓文君之后,另一个私奔成功的案例是隋末唐初的张红拂。她虽然和卓文君一样,也是个大美女,但这个女孩子身世比不上卓文君。在南北朝的战乱中,这个女孩子流落长安,不知怎么折腾的,大概是天生丽质难自弃,成了权臣司空杨素府中的歌伎。因为手执红色的拂尘,所以人们叫她红拂。红拂站在老杨素身后,做着花瓶似的职业。真要是个胸大无脑的也就混着了,偏偏红拂姑娘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看着身边的姐妹们都在各寻出路,闻着杨素开始腐烂的气息,红拂开始了一个猎人一样的搜索。良人,所仰望以终身者也。谁是终身依靠?她搜索到了李靖。

李靖是名门之后,由于受家庭熏陶,也是个胸怀大志的人。和司马相如一样,成年后庙小菩萨大,李靖到政治中心长安,寻找发展路径。当时权势最大的是杨素,李靖先投到杨素门下,经过与杨素的交流之后,彼此都没有从对方那里找到自己想要的。李靖怏怏而退,红拂夤夜投奔,自荐枕席。事情发展到这里,跟蒲松龄笔下那些狐仙、书生的故事几乎如出一辙。只是狐仙们还是比较单纯的,她们往往只要男人的身,美女要的是身心,而红拂这样的美女除了身心之外,还要未来。她跟李靖说,要追随英雄,哥哥妹妹闯前程。

搁在现代社会,红拂一准是王牌推销员。有些事,扭扭捏捏的办不成。她又没个保媒拉纤的暗度陈仓,于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出身很好、形象很好、内涵很好,就是你了,看准了就下口,咬住了就不松口。靠天靠地靠别人,都不可靠。

跟着李靖,红拂的故事就结束了。不过对于李靖来说,他的一切才刚刚开始。他跟着李渊、李世民到处征战,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卫国公,红拂是卫国公夫人。后来,红拂因病去世,唐太宗命魏征为其撰写墓志铭,并亲手题下“大唐特进兵部尚书中书门下省开府仪同三司卫国公李夫人张氏之碑”的碑名。

私奔是最不能顾忌世俗,也是最不世俗的举动,但是如果所有的私奔不是搞得一地狗血的尴尬或者一地人血的悲凉,那么还是需要世俗来给予扶正的机会。红拂在这一点上比卓文君成功。当然,也许李靖也三妻四妾玉树后庭花,不过这个被画在凌烟阁上的功臣的卫国公夫人是红拂,再不堪的私奔也成了佳话。

我不是说私奔是对的。古往今来,遇到阻力的爱情数不胜数,私奔的男女也不胜枚举,但是青史记载的佳话屈指可数。为什么?成功的案例比较少。即使不以世俗眼光看待私奔,遇到阻力的恋爱,其阻力也必然有成为阻力的理由,这种理由不会随着私奔而解决,只会在私奔之后的两难处境里凸显。如果你想使你的人生完整,做事需要从正确角度出发。这正确的角度不是私奔不私奔这个形式的问题,只要你够年轻、够本钱,看上了你冲过去就是了,人这一辈子,不会爱上很多人。王菲嫁给窦唯,早上端着尿盆在北京小胡同的公共厕所前面排队,人家替她不值。后来,王菲红成一代天后,嫁给李亚鹏,大家又替她不值。可是天后回答:“要是我这一辈子都没有被爱过,那多不值啊。”是啊,人,这一辈子总要爱过别人、被别人爱过。年轻,只有不断心碎才有意义。不然,你的青春里还有什么?你老了的时候回忆里还剩什么?狄俄尼索斯在希腊湛蓝的天宇下俯视众生,说:“尽情享受吧,因为我们明天就会死去。”

最关键的问题是,你跟谁私奔?你跟你隔壁的二狗子私奔有什么意思?那叫苟且偷欢,奔成了也十有八九是露水夫妻。回头没吃的没喝的,二狗子灰溜溜地回家了,你蔫不拉叽跟着他,是回他的狗窝还是到娘家蹭饭?红拂夜奔李靖,押对了宝。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从形式上看,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像司马相如这样的人,也不是伸手能抓一大把的,这就看卓文君想从一场私奔中得到什么。一个帅哥一个才子,出人头地还是夫唱妇随,如果你最终得到了你想要的,那你就成功地完成了你人生的豪赌。当年邹文怀远走邵氏,创办嘉禾。邵氏王牌之一的张彻给邹文怀写下一行字:“知己酒千斗,人情纸半张。世事如棋局,先下手为强。”世事像棋局,先下手为强,占据主动地位;世事像赌局,要有眼光还要有手段,才不至于输得血本无归。卓文君的私奔,有她爹这样强大的经济后盾,人生不是没有回头路;红拂的私奔,如果她眼光有问题,李靖不是英雄,他俩没有未来,她能损失什么?她原来就是乱世中的飘蓬,除了年轻貌美,啥都没有。而私奔,无损于她仅有的资本。就像《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范柳原私奔同居一样,赢了,她成了炙手可热的钻石王老五的妻子;输了,她不配做五个孩子的后妈。如果你想好了你的退路,如果你有退路,或者如果你根本就没有路走,这个时候,私奔,不啻一条出路。

输要输得甘心,赢要赢得痛快,你又不能活两百年,最重要的是你死后对于你的声名已经没有感觉,为什么还要在意、犹豫、痛苦?为什么不将现世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恭喜你,押对了。人生愿赌服输,不要像我们这些蝼蚁一样的俗人,没有胆子赌,又想赢,光想着出老千,一辈子怨气冲天,一辈子心有不甘,一辈子没有出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