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所有的美好,都是恰逢其时 作者:孟斜阳 著


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韦庄《浣溪沙》

词人韦庄从深夜的梦境中醒来,就在半梦半醒之间,看见山月斜照,孤灯荧荧,心下顿增几分惆怅。原来这里是谢娘家的小楼高阁。朦胧中只见那美丽女子背靠碧纱窗下坐着,室内一盏孤灯,光影暗淡。

“小楼高阁谢娘家”一句由室内将镜头拉远,显出了一种距离上的纵深感、朦胧感。惆怅残梦中,他只见女子灯前月下的背影,朦胧中看不真切。于是开始了幻想:“暗想玉容何所似”,女子貌美肤白如玉,在朦胧的月光和灯光下看去像什么呢?哦,仿佛一枝被白雪点缀的红梅花,周身弥漫着清晨的香雾,放射着朝霞般的美丽光华。

“春雪”“冻梅花”的形象正是因“孤灯照壁背窗纱”,从对那女子姣好的“玉容”暗中想象而来。而“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是想象中的美人形貌与风采,是梦醒时分的雾里看花。

“一枝春雪冻梅花”描写被雪所覆盖的梅花高雅脱俗,红白交映之中微露春意。“一枝”显出其与众不同的清丽高洁,也绘出女子窈窕娉婷的身姿。“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里的“一枝春”即是梅花,以虚写实却感觉无比美妙。李太白《清平调》的“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长恨歌》的“梨花一枝春带雨”,分别以朝露凝香和梨花带雨形容杨贵妃的美艳清丽和洁白丰润。

而“满身香雾簇朝霞”表面上是写梅花扑鼻的清香,实则写出那美丽女子的芳香。雪的寒冷冻不住梅的幽香,直如女子的幽香透衣而出,似花气袭人。南朝民歌有“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的句子,真是令人愉悦。清香使花与女子之间形成自然的联想。

这里的“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显出一种雾里看花、雪中赏梅的朦胧美态,丽裳香泽无以复加矣:一枝梅花,在雪地里绽放,清香扑鼻。花红和雪白是美丽悦目的两种色彩,它们所隐喻的是少女的美丽衣饰和雪白肌肤,是两种生命活力和精神气质的象征。所以,这雪也并不是数九严冬的老冰深雪,而是春雪。虽然冰雪寒冻,却隐隐透出一丝暖意,荡漾着一种生命的气息。于是,那梅花的满身香雾都似乎有了一种热量和光芒,聚集在伊人身旁,红衣若霞,艳艳可观。

在这里,“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应当是一种想象中的虚景幻象,写的是雪中之梅冰清玉洁之神韵,霞中仙子的超凡脱俗之美,隐约中有一种对美好境界和理想的神往。这两句之所以美妙就在于舍形取神,写出了自己心中所爱的神韵。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说,爱一个人,那她的一切都蒙上了自己喜爱的主观色彩,所以觉得璨然可爱。《栩庄漫记》说得好:“‘梨花一枝春带雨’‘一枝春雪冻梅花’,皆善于拟人,妙于形容,视滴粉搓酥以为美者,何啻仙凡。”

那么,韦庄笔下的这位女子到底相貌如何呢?也许只能从这幻象中细细品味了:“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这是曹子建笔下缥缈的洛神,也是想象中的理想美神。而“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也是从想象中得来,全以神韵取胜,颇有美丽洛神的风采,又别有一种清逸高洁的寄托。

梅花在百花中是深受推崇赞美的一种花。李清照有词咏梅:“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好一个“此花不与群花比”!林逋是北宋时爱梅如痴的隐士,隐居在西湖孤山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其诗《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成为咏梅名句。明代高启也有诗云:“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是何等高洁的形象!所以,这里的以梅花作喻,其内在精神气质的玉洁冰清不言而喻。

女子似花,这个简单而深刻的比喻为人类提供了多少美丽的想象!人们常说,把女人比作花的,第一人是天才,第二人是庸才,第三人是蠢材。其实,从韦庄这里又一次的美丽比喻可以知道:女人如花,永远都是一个天才的比喻!欣赏一个女子恰似赏花,欣赏的不仅是美丽的外表,不仅仅只是赏花的颜色、形状以及花的芬芳,更重要的是欣赏花的内在神韵。

这首词的作者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东南)人。他的词直抒胸臆,多写儿女情思或身世思乡之感。文字轻快爽直,淡雅清丽。韦庄与温庭筠齐名,人称“温韦”。

如果有谁问,古代诗词里写得最美的女人是谁?很多人一定感到不好作答,这也许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我认为韦庄笔下这位美人一定不会令人们失望: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很多诗词中都是写美人的花容月貌,写她妖娆华美的舞姿媚态、歌舞风情。独有这位女子以清丽脱俗的神韵和气质卓然而立,倾倒众生,令人悠然神往。

读这首词,也会不禁让我们联想起自己曾经暗中倾慕过的那些风华独具、气质脱俗的佳人。比如曾经在琼瑶早期青春爱情剧中纯情靓丽、有着一头飘逸长发的林青霞;比如《神雕侠侣》中永远一袭白衣、被人们惊为天人的小龙女;比如那些让人惊艳、冰雪聪明的红楼女子,都具有不能仅仅以漂亮来形容的绝代风华。怎么来形容呢:“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这里,你可以说他拿白雪梅花去比喻一位美人,但又绝不止于此。它还给人一种更远更深广的联想空间,甚至是一种美好的希望,一种理想的境界。这就纯粹是由以形写神、以象取喻而来的感发力量,给人留下无限想象和品味的空间。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韦庄《荷叶杯》

这首《荷叶杯》,应当与韦庄一段生死恋情有关。

韦庄在唐灭后流落到蜀中,晚年曾任后蜀丞相。据《古今词话》记载:“韦庄以才名寓蜀,王建割据,遂羁留之。庄有宠人,姿质艳丽,兼善词翰。建闻之,托以教内人为辞,强夺去。庄追念悒怏,作《荷叶杯》《小重山》词,情意凄怨。人相传播,盛行于时。姬后传闻之,遂不食而卒。”

说的是韦庄家中曾有一名才貌俱佳的歌姬,不仅天生丽质,能歌善舞,还颇有文采,擅长诗词,深得韦庄喜爱。蜀主王建听说后,便以教内宫女眷们读书习文为借口,强迫韦庄让这名歌姬进宫。结果从此一去不归,音信杳无。韦庄心情惆怅不已,写了一系列诗词来追怀这位红颜知己。这些诗词因为写得情真意切,哀怨凄凉。一时传播开来。那名歌姬读到了这些诗词后,深感悲恸,绝食而死。

这首《荷叶杯》是回想当初与恋人初次见面时的情形。曾经沧海的韦庄终于可以平静地回想来时的路,心平气和地和自己对话:一段久远的恋情,一段揪心的时光,掩埋在文字的深处。词中有一种淡淡的忧愁,一种深长的怀念。

犹记当时初相见,是一个星空深邃、充满花香的夜晚。春衫年少,妙龄佳人,在藤萝花下相逢。那鬓云红袖的女孩子抱着琵琶轻拨慢捻,清音袅袅。在氤氲的夜雾里看去,恍若月宫里的仙子。他情不自禁地走到了女孩身边,细细聆听。一曲终了,女孩似乎早已感觉到他的到来,竟是回眸一笑。那一瞬间,他看到她的眼眸里波光流转,闪烁如星。她的笑容在一刹那激起他的柔情和爱意。她低下头去,却是青涩羞怯的模样。两人执手相看,深情无限。那时,水堂西面低垂的画帘,卷起了月色朦胧的情事。两颗心互许下执子之手、生死契阔的誓言。

在那相处的岁月里,他发现,原来这女子竟如此冰雪聪明,如此善解人意,精音律、善诗词、懂礼仪。她的心性是那样的纯净,眼中就再看不到一点杂质。同时,她是唯一那个能够懂他心的人。在湖畔画堂中,两人谈诗论文,赌酒泼茶,常常荡起她清脆的欢笑声。他赞她书法娟秀,她羞得满面嫣红。在无数个明媚的午后,他把酒填新词,她或清唱或和琴而吟,垂首敛眸,歌声中颤动着似琴声缠绵的柔情。这是一个浪漫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像许多传奇一样。

“初识谢娘”,古人诗词常以“谢娘”“谢家”来指代与自己相恋的女子,寄托相思。而这“谢娘”指的便是东晋才女谢道韫。东晋丞相谢安一日见大雪,问儿辈:“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其侄女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喜,从此对这个才貌俱佳的侄女另眼相看。可见,此处所用的“谢娘”是名副其实。这女孩子就是韦庄心目中有冰雪貌、咏絮才的“谢娘”。

怎奈晓莺催人起,残月伴远行,惆怅不已。一夕相别,竟永无归期。从此音尘相隔,青涩的情怀停滞在那夜月华照耀的瞬间。而今相遇无期,思念无从投递,却如此刻骨铭心。那年深夜花下的一幕,在他心中成为了永远的定格。在离别后,更是时时浮上心头。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多么别致而深情的一首小词:花香满径,星空深邃。一座沉静、闪烁的水堂,一幅低垂的画帘,将年少的爱情与离别的往事说尽。水堂,给人的感觉是何等清凉;画帘,给人的感觉是何等温馨;画帘低垂,给人的感觉又是何等静谧。

面对如此良辰美景,少年檀郎和佳人谢娘两位有情人心有灵犀,在如此朦胧的意境中相约,默默携手相期永好,一切尽在不言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然而,晓莺催人起,残月伴我行,令人惆怅万分。这样一别之后,就再也没有彼此的音信。少年、佳人相邀人世并肩而行,但终究逃不过晓风残月般的世事变幻迁延。执手相携的誓言却不能改变聚散离合的现实。只是。在某些晓莺啾鸣的清晨,在某些残月伴行的时分,在深夜梦醒来时,会产生一种深刻的幻觉,恍惚间这一切从没有发生过,或只是一场春梦了无痕。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如今我也流落他乡,你也流落他乡,想来再也没法相见了。相知相期之人竟不得不相别,是什么造成的呢?不难得知,正是晚唐五代时的兵荒马乱使两位有情人不得不分离。

词中这位“谢娘”在词人心中留下的刻痕是如此深刻,以至于一再提及。前面那首《浣溪纱》就提到了“谢娘”这个美丽的称呼:“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词中极写残月孤灯,半梦半醒时的摧心思念,写这位爱姬的惊人艳丽。以朝霞映照中的雪中梅花形容美人形象,何其俏丽明艳,简直可以说是花间女子中的极致之美﹗这里,我们不妨也可以设想,韦庄所写的“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色香雾簇朝霞”,正是“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的那位谢娘。

这位冰雪聪明而又貌美如花的爱姬,应是一位堪称“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

韦庄这首《荷叶杯》是在多年后追怀人世间最美好最动人的初恋情感,充满了一种人世间离合悲欢的沧桑和忧患,低徊而又激切,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深沉力量。

人的一生中,谁没有过这样一种充满幽怨与闲愁的追忆呢?或许只是年少时某人一个含蓄暧昧的眼风,或许只是记忆中隐现的某张笑靥,却往往能在时光的打磨之下闪烁出耀眼的光芒。而对当初那样一种纯真情愫的怀念,更如一盏心灯照亮了漫长的岁月之旅。唯有当年的月色、清风、流水、灯光、虫鸣、私语犹在眼前身旁,更兼从时间深处涌来的温馨与芬芳,让人无法不缅怀当年的激情,怀念那少年檀郎与青春谢娘的倩影,怀念那些年少春衫,怀念那些曾经的风花雪月: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月光与星子玫瑰花瓣和雨丝

温柔的誓言美梦和缠绵的诗

那些前生来世都是动人的故事

遥远的明天未知的世界

究竟会怎么样

寂寞的影子风里呼喊的名字

忧伤的旋律诉说陈年的往事

所谓山盟海誓只是年少无知

告别的昨天远去的欢颜

究竟是怎么样……

韦庄与那位佳人的结局,最后是个很沉痛的悲剧。据说韦庄的这些怀念词作后来传进蜀宫,其结果是“姬见益恸,不食而卒”。

痛哉!这些凄苦文字的杀伤力太大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