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乐善的底线

不为繁华易素心:民国文人风骨 作者:游宇明 著


乐善的底线

国人评价一个人的品质,常以此人是否肯帮忙作为第一号标杆。回答是肯定的,就觉得这个人无私;回答是否定的,便认为他只顾自己。此种观念自然也有一些道理。人的阅历、知识、智慧永远有其局限性,这就决定了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无所不能,遇到难处的时候,希望别人帮忙原本正常。但我们唯独忘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生活中有的忙可以帮,有的忙绝对不能帮。

在这方面,胡适的做法颇能给我们以启示。

1929年,胡适的族叔胡近仁在上海开了一家“程裕新茶号”,销售徽州各地的名茶,生意一直不怎么景气。别人给他出主意说:你的侄儿胡适博士名气那么大,你何不好好利用一下,只要胡博士肯为你做点广告,还愁茶叶销不出去?胡近仁一听,立即乐了:这个点子高啊!实在是高,我怎么没想到这个。他决定将自己所卖的茶叶定名为“博士茶”,并拟好了一则广告寄给胡适过目,里面有胡适早年服用此茶,“沉疴遂得痊愈”,还说“凡崇拜胡博士欲树帜于文学者,当自先饮博士茶为始”等语,希望胡适“友情出演”。出乎胡近仁意料的是,胡适断然拒绝了为其做广告的要求。胡适拒绝给胡近仁帮忙,不是因为自私。胡适一生秉承“长留利息在人间”的人生哲学,不知救过多少人的急难,有时是送人钱财,有时是在学问上提携他人,有时是认为当局抓人不正义,通过各种方式“捞人”……许多时候做了好事,别人还不知道。正因为胡适如此热心,他在那个时代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的活菩萨。胡适不给胡近仁帮忙,也不是由于清高。胡适是绩溪明经胡的后代,明经胡一向有儒商兼重的传统,他们的人生哲学是“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家族中出过许多大商人,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其中之一,胡适从不认为自己做学问就一定比生意人高贵。事实上,胡适后来就为保险商、茶商做过广告。胡适不为胡近仁做广告,更不是关系不亲密。胡近仁长胡适四岁,早年曾引导胡适读书、写作。胡适去美国留学后,家中老母想给儿子写信或寄什么东西,都是胡近仁代劳。胡适回国后任教于北大,两人通信频繁,彼此有心里话都愿意告诉对方。胡适现在这样做,只是因为胡近仁的要求超出了他做人的底线。

这个底线是什么呢?胡适在回信中说得明明白白。第一,所谓“沉疴痊愈”是欺骗人的话;第二,广告“措词甚俗气、小气”,“将来此纸必为人诟病”,到那时自己再出来否认,对“裕新”更加不利;第三,所谓崇拜胡适需饮“博士茶”,喝了“博士茶”就可“树帜于文学界”,这与“喝一斗墨水”有何区别?胡适劝族叔“广告只可说文人学者多饮茶,可助文思,已够了”。换一句话说就是:胡适觉得给族叔帮忙是可以的,但不能以损害他人、整个社会和个人的人格操守为代价。

我敬重热心的胡适,那样的胡适深深表现了他的善良;我也同样尊敬不肯帮忙的胡适,这样的胡适充分体现了他的正直和勇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