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会万象篇

遍访西欧赏落红 作者:高秋福 著


法国阴影下的两个袖珍国

欧洲西南部有两个袖珍国,一曰摩纳哥,以赌博之邦名闻遐迩,二曰安道尔,因地处偏狭而鲜为人知。两国一东一西,均与法国为邻。法国是欧洲大国,历来难逃以大欺小的诟病。因此,要了解这两个小国,自然避不开法国这一话题。

摩纳哥是略大于梵蒂冈的世界第二袖珍小国。它从东北到西南地形狭长,东南濒临地中海,其他部分皆为法国所包围。国境最长处3公里,最窄处仅200米,总面积2.02平方公里,只有半个颐和园大。全境均为阿尔卑斯山余脉,临海多悬崖峭壁,被称为“悬挂在巉岩上的国家”。所到之处,无不青峰蜿蜒,绿水荡漾,两相交映,令人如置身风景画屏之中。记得初次往访,一因道路不熟,二因沉迷于路旁美景,从法国入境后不到十分钟竟又回到法国。再折回来,旅馆难找,且价格昂贵,不得不又回到法国解决食宿问题,第二天再回领略这一小国的芳容。就这样,一次访问,折腾来折腾去,出入境竟达三次。这实际上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摩纳哥确实为一弹丸之地。

摩纳哥传说为古希腊神话英雄赫拉克勒斯所建。但有文字的记载是,这里早在史前时期就有人居住。从公元前10世纪起,先后有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前来,临海修建城堡。到公元1162年,来自意大利西北部的热那亚人赶走阿拉伯人,把这里变成热那亚共和国的领土。1297年,热那亚的格里马尔迪家族独占摩纳哥,开始长达700多年的统治。在此期间,摩纳哥赢得法国承认,于1358年宣布为独立的公国,地盘比现在大好多倍。后来,西班牙王国和撒丁王国取代法国成为摩纳哥的保护国。法国于1861年又夺回对摩纳哥的保护权。此时,芒通和罗克布伦两个地区对格里马尔迪家族统治不满,意欲分立。摩纳哥统治者无力阻拦,就以410万法郎的开价将这两个地区卖给法国。结果,摩纳哥的领土由原来的20多平方公里缩小到不足2平方公里,基本形成现今摩纳哥的版图。1911年,摩纳哥颁布宪法,宣布为君主立宪国,君主称“大公”。

摩纳哥的统治者从血脉上讲是意大利人,但历任大公及其家族成员大多长时间居住在巴黎,并同法国贵族通婚,思想感情逐渐法兰西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摩纳哥表面宣布中立,实际上却一直为法国军队提供医疗帮助,路易斯亲王还作为骑兵上尉参加法国军队。战后,两国签订政治关系条约,法国承认摩纳哥是独立的主权国家,摩纳哥则承诺在尊重法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航运利益的前提下行使主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两国先后被德国和意大利侵占。战后,年轻有为的兰尼埃三世继承摩纳哥大公之位。他于1962年修改宪法,重申摩纳哥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大公即国家元首,实行家族世袭统治。2002年,摩纳哥同法国签订新的条约,规定即使格里马尔迪家族今后没有继任人,公国仍作为独立国家存在,从而消除了摩纳哥最终被法国吞并的担忧。但是,摩纳哥的主权终究有限,外交和防务均由法国负责,相当于首相的国务大臣由法国人担任。

摩纳哥人口3.64万,其中本国人8400名,占23%,法国人10200名,占28%,意大利人6200名,占17%,其余的来自上百个国家。摩纳哥人口虽少,但却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期望寿命近90岁,失业率为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5.86万美元,居世界各国之首。这些成就的取得,摩纳哥人认为,主要是因为在发展中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资金,二是空间。这就形成摩纳哥现今的两大特色,即兴建赌场带动全面发展,填海造地扩大生存空间。

摩纳哥早在19世纪初就提出发展赌博业缓解财政困难,但法国不同意。几十年后,摩纳哥再次提出这个问题,法国当政的拿破仑三世没有表示反对。于是,摩纳哥于1856年颁发赌博业启动准许证,把特许经营权卖给在德国经营赌博业成功的法国人布朗兄弟。经过勘察,他们决定把赌场建在海边,并以执政的夏尔大公之名命名为“夏尔山”。此即后来以动辄挥霍万金而闻名的“国际赌城”蒙特卡罗。两年后,蒙特卡罗赌场正式开张,法国和西欧其他国家的赌客蜂拥而至。赌博业的开启很快带动旅馆、餐厅、海滨浴场、划艇俱乐部、歌剧院、夜总会的兴建。一时间,以赌博业为中心的各种服务业成为摩纳哥最大的经济增长点,税收最高占到国民总收入的70%。现在,赌博业税收虽然不再是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旅游业被带动起来,年游客逾百万,收入占到整个国民收入的55%以上。摩纳哥因此被称为“世界富豪的游乐场,烧钱的俱乐部”。

赌城蒙特卡罗

摩纳哥不缺钱,但国土狭小,缺乏发展空间。兰尼埃三世继任大公之后,提出向天空、地下和海洋索要空间的设想。向天空,主要是修建高层大楼;向地下,主要是把购物中心、娱乐设施、停车场等均修建在地下。这样,摩纳哥土地的使用面积成倍增长。向海洋,除在海上兴建游泳场、划艇俱乐部之外,主要是填海造地。从1964年到1972年,摩纳哥在南部的丰特维耶区展开大规模填海造地活动,先后造地0.22平方公里,使国土面积增长十分之一。兰尼埃三世因此被称为“利用和平手段扩张领土的国君”,逝世八年后仍为其臣民所怀念。

与摩纳哥不同,安道尔是内陆国,历史与发展另具特色。

山谷中的安道尔

安道尔位于法国与西班牙之间的比利牛斯山东段南坡的山谷中,南北长48公里,东西宽38公里,面积464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的海淀区。全国平均海拔1300米,是欧洲平均海拔最高的国家。气候属山地型,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干燥凉爽。积雪期最长可达8个月,即使初夏依然是一片银白世界。因此,安道尔是滑雪爱好者向往的地方。每年有近千万外国游客经法国涌入安道尔,旅游收入占其国民收入的80%。以人均接纳游客数量和人均旅游收入来说,安道尔堪称世界第一大旅游国。

安道尔人口8.5万,其中23%是属于加泰罗尼亚族的本地人,其他为外国移民,以西班牙人居多,其次是法国人。安道尔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只有父母双方均为安道尔公民的子女才有资格成为本国国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1万美元,在西欧属中等偏下。国民预期寿命高达82岁,则位居世界前列。

安道尔原是来自西班牙东北部的加泰罗尼亚农牧民的祖居地,公元7世纪被阿拉伯人占领。公元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称帝,在当地居民配合下赶走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北部建立一些缓冲国,安道尔即为其中之一。819年,新皇帝路易一世(虔诚者)颁布“自由敕书”,授予安道尔独立权,但受西班牙北部边陲地区塞奥-德.乌格尔伯爵西塞布的辖制。西塞布的后裔则把安道尔交给乌格尔地区主教管理。1206年,封建领主卡斯特利布罗和卡贝强占安道尔。卡贝的后人因与相邻的法国富瓦伯爵联姻,逐渐把其所占安道尔的土地转移到富瓦伯爵手中。从此,富瓦伯爵同乌格尔主教为占有安道尔开始长期的纷争和冲突。1278年和1288年,法国和西班牙先后签订两个协议,决定两国分享安道尔的宗主权:法国的富瓦伯爵获得世俗统治权,西班牙的乌格尔主教获得宗教统治权。安道尔后来宣布为公国,但仍向宗主国缴纳象征性的贡金:每逢单年向法国缴纳贡金960法郎,每逢双年向西班牙缴纳贡金460比塞塔,另加火腿、山鹑、奶酪等一些食品。行使宗主权的方式后来几经变化,但纳贡的规定却始终未变,一直延续到700多年后的今天。

法国和西班牙分享宗主权之后,围绕安道尔的斗争并未结束。1789年法国大革命发生后,新政府认为法国同安道尔的关系是“一种封建性安排”,遂放弃对安道尔的宗主权。17年后,拿破仑一世当政,又恢复两国的隶属关系。1868年,安道尔召开首届议会,制定新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属于法兰西和西班牙两国元首。法国实行共和制后,其总统和西班牙乌格尔地区主教同为安道尔国家元首,称为“两大公”。他们的权力由各自指派的常设代表行使。法国总统的常设代表是与安道尔接壤的东比利牛斯省的省长,乌格尔地区主教的常设代表是教区助理主教。安道尔的立法和行政权由称为“总委员会”的议会行使,但重大事项须报请两大公批准。这些规定,至今一直在执行。

1993年3月,经全民公决,安道尔通过有史以来第一部宪法,宣布安道尔是独立、法治、民主的主权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两大公”体制继续沿用,只是仅限于仲裁和协调作用。同年6月,安道尔同法国和西班牙签署三方协议,法国和西班牙在同安道尔保持“特殊关系”的同时,承认安道尔为主权国家,并同其建立外交关系。安道尔实际上是法国和西班牙共管的国家,不但没有自己的国家元首,也没有军队,只有少数武警和交警负责维持社会秩序。安道尔也没有监狱,犯罪分子往往被送到法国或西班牙服刑。

安道尔和摩纳哥均生活在法国的阴影下,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法国。有人说,法国是这两个小国的保护伞,但“享受保护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另有人说,这两个小国犹如点缀在法兰西天边的两颗小星星,“发出的光亮再微弱,法国也要拿过来,烛照彻夜不眠的巴黎”。

(2013年7月26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