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少年欧阳修显露出颖异的资质

欧阳修传 作者:王水照,崔铭 著


少年欧阳修显露出颖异的资质

少年欧阳修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复兴的时代。随着年岁一天天长大,欧阳修的读书面也越来越广。因为家境贫寒,没有藏书,他便经常去当地那些读书人家里借书。每次借来一本好书,他总是如获至宝,立即铺开纸笔,用蝇头小楷悉心抄录,往往是抄录未毕,书中精彩片段都已能倒背如流。他常常因为读书入迷,以至于忘记了吃饭睡觉。

广泛的阅读使欧阳修很早就具备了良好的艺术感悟力和鉴赏力。随州城南有一李姓大户,家道殷实,藏书颇丰,李家的儿子李尧辅十分好学,和欧阳修为儿时好友。他们时常一起读书,一起在李家东园的佳树美草间游玩。欧阳修十岁那年,有一天,他们在李家大屋里捉迷藏,在一堵夹壁间偶然发现一个盛满旧书的破竹筐,几个孩子七手八脚地将筐子抬出来,争先恐后地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其中一本残破的《昌黎先生文集》引起了欧阳修的注意,虽然此时他已读过不少的书,可“昌黎先生”的名字却还没有听说过。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向李家伯伯求得了这本只剩六卷而且“脱落颠倒无次序”(《记旧本韩文后》)的旧书,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闭门攻读。尽管年纪幼小,学识有限,他还不能完全理解韩愈文章丰富而深刻内涵,但韩文浑厚的力度和开阔的境界已经把他深深吸引住了。他将这六卷文稿珍藏在书箱中,一有机会便拿出来欣赏。欧阳修没有想到,这一偶然性的经历,竟是他日后继承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的最初契机。

少年欧阳修资质颖异,年纪不大,但“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欧阳发等《先公事迹》)。叔叔欧阳晔每次读过他的文章,总是无比欣慰地对郑氏夫人说:“嫂嫂不必因家贫子幼而忧虑,这孩子非同一般,将来不仅能光大我欧阳氏门庭,还必定会名重当世!”

儿子如此聪慧,又是如此地勤奋好学,郑氏夫人倍感欣慰。为了陶冶儿子的人格,她经常跟欧阳修讲述他父亲当年办理刑狱案件的故事,讲他父亲的仁义恻隐之心。

叔叔欧阳晔“为人严明方质,尤以洁廉自持”(《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不畏权势,不循私利,临事明辨,长于决断,在外也有很好的名声。郑氏夫人对他十分敬重,她常常对儿子说:“你想知道你父亲样子吗?看看叔叔吧,他的言谈举止、行为风范和你父亲当年是一样的。”

父亲的遗训,叔父的楷模,深深地烙进了欧阳修幼小的心灵。在以后四十多年的从政生涯中,他始终以父亲、叔父为榜样,身体力行他们的为政之道。

对欧阳修人格塑造发生深远影响的,更在于母亲的身教。郑氏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丈夫去世后,家“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她带着一双儿女来到随州,在小叔欧阳晔的帮助下,勤俭持家,自力衣食,身处忧患之中,而言笑自若(《泷冈阡表》)。这种不怨天、不尤人、倔强奋发、善处逆境的精神气质,给少年欧阳修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了他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也成为他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