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在线阅读历史传记人物传记现代文学新传统及其当代阐释

现代文学新传统及其当代阐释

现代文学新传统及其当代阐释
作 者: 温儒敏,陈晓明 等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版权说明: 经版权方授权连载试读部分章节,全本请购买正版图书

内容简介

  大约是2001年,南京大学中文系召开过一次题为“现代文学传统研究”的研讨会。当时参与会议的学者很多,也有不少精彩的论文,可见大家对现代文学传统的问题已经很重视。我在会上作了一个发言,其中谈到对“新传统”应当抱着历史同情的态度,不能只当事后诸葛亮,抱怨历史上存在的不足和错误。研究当然有当代性,但历史毕竟不是任人打扮的女孩子,也不该是用作显示自己理论杀伤力的靶子。我对那种动不动将现今的弊病往“五四”和新文学传统方面找病根的做法表示反感。会后我将这次发言整理成一篇文章,题为《思想史取替文学史?》,还引起过一些争论。到2003年,南京大学的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重大课题,要全国招标。南京大学一些老师就鼓动我申报一个关于“现代文学传统研究”的课题。说实在的,那时我并没有计划要做这方面的研究,而且也腾不出足够的时间。但南京大学的友人一直在鼓动,就不妨试一试吧,最终承担了这个课题。所以现在首先还要感谢南京大学的研究中心和老师们的信任与支持,是他们催生了这个研究。我意识到这个课题很重要,以我一人之力很难做好,就邀请了陈晓明、高旭东两位教授以及几个年轻的学者加盟。我们把基本框架以及论述方式确定之后,采取分头论述然后集中统稿的办法。这本书带有较多史论色彩,每一部分都有较深入的探究,而彼此的逻辑联系并不格外强调。本书的意图是较全面考察现代文学传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渗透影响,强调在当代价值重建中“新传统”(相对古代的“大传统”而言)的意义。重点有两个,一是历史梳理,考察新的文学传统如何在不断的阐释中被选择、沉淀、释放和延传;二是分析当代文坛中“现在”与“传统”的对话。

作者简介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家级精品课“中国现代文学”主持人,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比较文学和语文教育的研究与教学。主要著作有《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合著)、《文学课堂:温儒敏文学史论集》、《文学史的视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语文课改与文学教育》、《温儒敏论语文教育》等15种。执行主编新课程《高中语文》(人教版)。获7项国家级与省部级奖项。

读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