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
1.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1.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1.1.4 计算机网络的新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习题一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2.1.1 分层次的体系结构
2.1.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2.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中的若干个重要概念
2.2.1 分层的原则及各层的主要功能
2.2.2 开放系统互连环境
2.2.3 层、子系统和实体
2.2.4 服务、协议和服务访问点
2.2.5 信息传送单元
2.2.6 服务原语
2.2.7 面向连接服务和非连接服务
2.3 TCP/IP网络体系结构
2.3.1 从ARM到TCP/IP
2.3.2 TCP/IP层次模型
习题二
第三章 物理层
3.1 物理层概述
3.2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
3.3 传输媒体
3.3.1 磁介质
3.3.2 双绞线
3.3.3 同轴电缆
3.3.4 光缆
3.3.5 无线传输
3.4 物理层协议及其特点
3.5 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3.5.1 EIA RS-232-C接口
3.5.2 EIA RS-449接口标准
3.5.3 X.21建议书
习题三
第四章 数据链路层
4.1 数据链路层概述
4.2 停止等待协议
4.2.1 停止等待协议的基本原理
4.2.2 停止等待协议的算法
4.3 连续ARQ协议
4.4 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HDLC协议
4.4.1 HDLC的概念
4.4.2 HDLC帧结构
4.4.3 HDLC帧类型
习题四
第五章 网络层
5.1 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5.1.1 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5.1.2 通信子网的内部结构
5.1.3 OSI网络层的服务原语
5.2 路由选择算法
5.2.1 理想的路由选择算法
5.2.2 最短路由选择
5.2.3 路由选择的不同策略
5.3 流量控制
5.3.1 概述
5.3.2 流量控制
5.3.3 阻塞控制
5.4 数据分组服务的标准X.25
5.4.1 X.25层次结构
5.4.2 X.25帧格式
5.4.3 X.121地址格式
习题五
第六章 运输层
6.1 概述
6.1.1 运输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6.1.2 运输层协议的分类
6.1.3 运输协议的实现机制
6.2 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
6.2.1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6.2.2 传输控制协议(TCP)
习题六
第七章 高层协议
7.1 会话层
7.1.1 会话层的基本概念
7.1.2 会话服务与管理
7.1.3 会话协议机制
7.2 表示层协议
7.3 应用层
7.3.1 应用层的基本概念
7.3.2 典型的特定应用服务元素
7.3.3 常用的公共应用服务元素
习题七
第八章 局域网
8.1 局域网概述
8.2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
8.2.1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8.2.2 IEEE 802标准
8.3 信道共享技术
8.3.1 概述
8.3.2 轮询技术
8.3.3 争用技术
8.4 IEEE 802.3标准:以太网
8.4.1 以太网和IEEE 802.3的工作原理
8.4.2 帧格式
8.4.3 802.3局域网几种常用的传输媒体
8.5 IEEE 802.5标准:令牌环网
8.5.1 令牌环的工作原理
8.5.2 帧格式
8.6 IEEE 802.4标准:令牌总线局域网
8.7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8.7.1 FDDI的主要特性
8.7.2 FDDI标准
8.7.3 FDDI帧格式
8.8 IEEE 802.11标准:无线局域网
8.8.1 物理媒体标准
8.8.2 MAC层控制协议
8.9 高速局域网
8.9.1 100BASE-T技术
8.9.2 100VG-ANYLAN
8.10 局域网的网络操作系统简介
习题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