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史

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史

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史

定 价:¥21.00

作 者: 吕希晨,何敬文主编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中国哲学

ISBN: 9787201042398 出版时间: 2003-02-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20cm 页数: 434 字数:  

内容简介

  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与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与辩证唯物主义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就没有历史。生物主义;不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广运用于历史领域,就是不完整不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也就是说,没有历史唯物主义便不可能有辩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发展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毛泽东指出:“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在完成他们世界观的转变时,特别注重对社会历史规律的研究,发现了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从而创立了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统一起来。

作者简介

  吕希晨(1933—),吉林省九台县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教授,中共天津市党校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图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资产阶段哲学思想述评》、《中国现代哲学史》(另有汉城韩文版两卷本)、《中国现代哲学史新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刊物发表有关中国现代哲学史方面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图书目录

导论
一、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史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二、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程
(一)五四运动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初步传播及其同唯心史观的初步较量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与具有中国特色唯物史观的形成
(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唯物史观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成功结合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四)社会主义改造前后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三、研究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史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李大钊是传播唯物史观的先驱者
第一节进化论是转向唯物史观的桥梁
一、自然与社会都有不可抗拒的“进化之理”
二、进化是在无限与有限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
三、进化的过程即是新陈代谢的过程
第二节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介绍
一、唯物史观共同一致的论旨是“以经济现象为最重要”
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独特“要旨”
三、所谓敌对阶级即是“经济上利害相反的阶级”
四、唯物史观对社会学有“很重要的贡献”
第三节论物质运动与道德运动的关系
一、道德“乃是社会的本能”
二、物质变动是道德变动的基础
第四节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
一、孔门学说是中国农业经济组织的产物
二、农业经济的破产是“孔子主义”动摇的原因
第五节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史上的价值
一、唯物史观“为史学界开一新纪元”
二、人类历史即是“人在社会上的历史”
三、唯物史观的方法就是对“社会进化的研究”
第六节李大钊传播唯物史观的历史意义
一、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揭开了新的序幕
二、李大钊的思想是“先驱者的遗产”
第二章陈独秀对传播唯物史观的贡献
第一节关于社会主义的“批评”
一、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动机”
二、在中国实行社会主叉的必要与可能
三、只有苏联共产党才“真是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进化论是转向唯物史观的契机
一、自然与社会“无日不在演进之途”
二、万物生存进化的关键在于“抵抗力”的有无强弱
第三节《谈政治》是转向马克思主义的主
一、对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剖析
……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