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不断卖花声,十月绯桃照眼明。浪说扬洲风景好,春光不及五羊城。清末这段竹枝词言犹未尽。其实,广州的“春光”更在于二千多年传承中留下来的文化传统、生活斑影、仁人志士。这本《羊城后视镜》,恰恰就给你勾勒几笔历史的进景——闹市中的茶楼,小街里的凉茶铺,树阴下的烧鹅屋,马路旁的炭画室,还有婚俗、发式、天光墟、仪仗店等,哪样不散发出浓浓的南国气息?同饮一江水,同沐一天风的人,在南粤大地建起的广裕词、石室圣心堂、大钟楼、爱群大厦、中山纪念堂、北京路群体建筑、体育馆,厚重的大墙内一段断深沉的历史典故,颇费踌躇;石湾陶瓷、南湾渔歌、广东音乐、南派电影,一件件极品蕴涵着各擅长的趣闻逸事,紧扣人心;而南国的名流商衍鎏、商承祚、马思聪、吕文成、刘传,以及现在的钱万里、刘泽棉、卢珏、王深等等,都是在历史舞台上巧思如泉的先辈,他们的奋进足迹,激励来者。作为广州的年轻一代,对此虽然未必熟悉,但都会感到一见如故吧?作者简介:吴绿星(笔名:鲁陆、老鹿)生于贺州,祖籍广东惠州。1980年始到羊城晚报工作,大部分时间在综合副刊部,曾任副刊部主任。现为新闻研究所主任编辑。业余时间也摆弄一下笔墨,1985年,与画家卢延光合作由广东新世纪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一百帝王图》、《中国一百神仙图》,广获赞誉,1955年由香港亚太图书有限公司翻译成英文版在世界各地发行。1986年为新世纪出版社编写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获优秀读物奖;1988年在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日常实用口才》一书,获中国图书金钥匙奖等等。此外,1989年与人合作的十六集电视剧《江夏女盗》,在全国热映。从2001年起,采写广州题材文章。想的是为振兴岭南文化敲几声边鼓,尽一份老报人的微薄之力。杨柳(笔名:牧羊儿、羊儿)生于广州,祖籍广东龙州。1981-1985年就读中山大学中国汉语文学系,毕业后至今供职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先后在《羊城晚报.港澳海外版》、《羊城晚报.新闻周刊》、综合副刊部从事新闻记者协会、广东省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发的优秀奖。曾编选出版“中国名报文化随笔丛书.羊城晚报卷”《我的家在哪里》。她渴望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就像人类应当了解自己的童年一样,对社会发展的观察更睿智。现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羊城晚报社主任编辑。目录序广裕词“出世”中山纪念堂之谜石室风雨录广州第一码头大钟楼,又闻新年钟声黄金宝地“财厅前”话别广州体育馆摩天大厦——爱群致美斋的绝密任务探寻古法造纸盗卖古董的天光墟铺张扬厉的仪仗店风情篇广州人婚俗发观茶叶.茶楼.茶谭风看百年“顶上功夫”扎师人家真正的广州烧鹅秋日蟹香干一杯凉茶街头惹味串烧大新路与炭画王花市搬来一个季节玉兰香洋溢羊城穿着唐装游船河羊年羊城扫描东山气象王国扑灭“牙老虎”我家有棵荔枝树七十年前的小学课本月饼的故事接头关帝厅人马风流篇寻找“岭南轻音乐队”百年金榜与广州探花商承祚护宝陈毅的“脱帽礼”王为一的广东情卢珏与《羊城暗哨》粤乐大师吕文成“四大天王”之何浪萍马思聪在故乡“南筝王”陈安华初遇桃花王“木棉陈”写真石湾公仔与刘传刘泽棉与灵羊“国画”大师钱万里新泥腿子拿相机流淌歌声三人行渔歌王黄琛编后记拼嵌岭南文化基因图谱让历史告诉未来——石室采访札记跋